司法實踐中制作相對不起訴決定書時,只對審查起訴中認為涉嫌犯罪的事實進行敘述,對已移送起訴而檢察機關未認定的案件事實則不予說明,從不起訴決定書中無法反映案件的全部事實。如筆者接觸到這樣一個案例,公安機關以涉嫌盜竊罪和詐騙罪將楊某移送起訴,檢察機關審查后認為公安機關認定的詐騙罪應認定為民事糾紛,犯罪嫌疑人楊某只涉嫌盜竊罪且犯罪情節輕微,故對其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不起訴決定書中只敘述了楊某涉嫌盜竊1000元的事實,而對公安機關認定其涉嫌詐騙2萬元的事實未能反映。筆者認為該做法不妥,相對不起訴決定書中未認定的案件事實也應予以說明,理由如下:
一是相關司法解釋包含了該項內容,應視為對此已作出規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二百九十條規定,不起訴決定書中的案件事實,包括否定或者指控被不起訴決定人構成犯罪的事實以及作為不起訴根據的事實。筆者認為,“否定被不起訴人構成犯罪的事實”就是指偵查機關認定而起訴機關未予認定的事實;“作為不起訴決定根據的事實”也包含了“相對不起訴中未認定的案件事實”。如在上述案件中,正是由于楊某不構成詐騙罪,才可以對其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故公安機關認定楊某涉嫌詐騙罪而檢察機關認定其不構成詐騙罪的事實,應在不起訴決定書中反映出來。
二是有利于保護公安機關及被害人的合法權益,符合刑訴法立法精神。刑訴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一百四十五條規定了由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或有被害人的案件,不起訴決定書應送達給公安機關及被害人;公安機關對其移送起訴的案件,認為不起訴決定有錯誤時,可以要求復議;被害人如對不起訴決定不服,可以向上級檢察院申訴,也可以不經申訴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由此可以看出,公安機關及被害人對相關的不起訴案件事實均有知情權。知情權是行使復議權、申訴權及起訴權的基礎,如不起訴書中對公安機關認定事實而檢察機關不予認定的案件事實不作說明,不僅侵犯了公安機關及被害人的知情權,導致他們的后續權利無法行使,而且容易造成“檢察機關對該部分事實未作處理”的誤解,引發不必要的糾葛。
三是有利于檢察機關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維護社會穩定。不起訴決定書作為檢察機關作出不起訴決定正式文書,是社會各界了解案情及辦案過程的主要渠道,如同法院的刑事判決書一樣,其擔負著全面、詳細展示案件事實及定案理由的任務。相對不起訴決定書中對未認定的案件事實予以說明,不僅有利于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促進辦案人員公正執法,同時也有利于對整個案件事實作出全面介紹、對不起訴理由作出詳細闡述,使被害人心服口服,轉而謀求正當的訴求途徑。如在上述案件中,詐騙案件事實的“被害人”即可通過提起民事訴訟的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從而減少涉法上訪事件的發生,維護法律的權威及社會的安定團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卷內目錄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公訴案件用)
2020-10-14刑事附帶民事裁定書(二審維持原判決用)
2020-10-14刑事自訴書
2020-10-14×××人民法院駁回申訴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關于……(被告人姓名和案由)一案的審理報告(二審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勘驗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傳票(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拘傳票(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提押票(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準許調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不批準逮捕決定書回執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不提請抗訴決定書
2020-10-14不予批準逮捕案件補充偵查提綱
2020-10-14不批準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決定書
2020-10-14刑事賠償決定書
2020-10-14指定管轄決定書(送達被指定管轄的人民檢察院)
2020-10-14×××公安局指定管轄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提訊證
2020-10-14×××看守所收監執行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