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方式,是指有權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主體對生效裁判提出重新審判時采用的形式。采用一定的方式提起審判監督程序是審判監督中的重要一環。沒有一定的方式提起或者采用非法定的方式提起,審判監督程序便無法啟動,確有錯誤的生效裁判便不能納入訴訟程序中加以糾正。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205條的規定,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方式包括決定再審、提審、指令再審以及抗訴。
一、決定再審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三條第1款規定:“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在認定事實上或者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必須提交審判委員會處理。”這是決定再審方式的法律依據。根據這一規定,決定再審方式的法律特征是:首先,這種方式只能發生在各級人民法院發現本院已經生效的判決和裁定確有錯誤時作出的再審決定。從基層法院到最高人民法院,各個級別的人民法院發現已經生效的判決或裁定確有錯誤,都有權利也有義務提起審判監督程序,通過再審加以糾正。但不同的法院提起的方式不盡相同。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確有錯誤的判決、裁定采用的是提審或指令再審的方式,各級人民法院對本院確有錯誤的判決、裁定則只能采用由院長提議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再審的方式。在實踐中,盡管上級人民法院在作出提審或指令再審決定時通常均由該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但是,這種決定再審本身不是提起的方式,提起的方式是決定采用提審還是采用指令再審,這與各級法院糾正自己錯誤裁判的決定再審方式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其次,這種決定再審是由院長提交本院審判委員會并由審判委員會集體討論決定的。按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院長對于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時,不能直接決定對案件進行重新審理,而應當將案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對案件是否再審。審判委員會是人民法院內部對審判工作實行集體領導的組織,其成員具有比較豐富的審判經驗和專業理論水平,有較高的執法水平。法律將再審的決定權交給審判委員會,體現了我國法律對于再審提起的嚴格要求,也意味著限定對案件重新審理的,不是法院院長的個人行為,而是審判委員會的集體決定,這樣有利于防止院長個人專斷發生失誤。實踐表明,人民法院的審判委員會通過對再審案件的討論決定,有利于確保再審案件的質量,真正做到秉公執法,有錯必糾,保護再審案件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第三,院長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的,必須是本院已經生效的判決和裁定。這種已經生效的判決、裁定既是指本院一審生效的判決、裁定,也包括當事人上訴、檢察機關抗訴后本院作出的二審終審判決、裁定。
二、提審及指令再審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05條第2款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級人民法院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主要方式是提審或指令再審。所謂提審,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業判決已生效的案件上調,自行組成合議庭進行重新審判。所謂指令再審,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和裁定,在發現有錯誤時,指示命令下級人民法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對案件進行重新審理。那么,發現下級人民法院生效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上級人民法院在什么情況下提審,在什么情況下指令下級法院再審?法律沒有規定。雖然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試行)》第284條、第285條作了規定,但規定仍缺乏具體、明確。從多年的實踐經驗看,上級法院一般不輕易提審,更多的是指令下級法院再審,由下級法院自行糾正錯誤,這樣有利于下級法院開展工作,總結經驗教訓,改進審判作風,增強工作責任感,也有利于當事人參加訴訟和妥善解決善后工作。
三、抗訴
人民檢察院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方式是抗訴,即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時,依法由最高人民檢察院或作出判決、裁定法院的上級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的一種訴訟活動。
抗訴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對國家審判機關的活動實行法律監督的一種重要形式,在審判監督程序中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首先,它有利于保證國家法律統一、正確的實施,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尊嚴。有的同志認為,人民法院的判決或裁定已經生效,這是國家審判權的具體體現,如果人民檢察院對其提出抗訴,不僅有損于國家法律的尊嚴,而且不利于維護人民法院的威信。這種看法顯然是不能成立的,因為,國家法律的嚴肅性、權威性和人民法院的威信,是建立在刑事判決或裁定的合法性、準確性的基礎之上的。人民檢察院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而又確有錯誤的判決和裁定提出抗訴,導致更高一級人民法院的審理,不僅能夠準確、及時、合法地懲罰犯罪,防止冤錯案件的發生,真正做到不枉不縱,而且可以使廣大人民群眾清楚地看到,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都是嚴格依照法律辦案的,這才是真正維護了國家法律的尊嚴,才能真正提高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其次,人民檢察院的抗訴,有利于維護被告人和被害人的合法權益。從表面上看,抗訴雖然是針對人民法院的確有錯誤的判決和裁定,但從實質上講,它與被告人、被害人的切身利益是密切相關的,糾正確有錯誤的判決和裁定必然涉及到對被告人定罪量刑的重新認識,涉及到被害人的合理要求能否得到保護。人民檢察院作為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對刑事審判實行監督,不僅是為了維護控訴一方的利益,而且是為了維護被控告一方的合法權益。因此,對于確有錯誤的判決、裁定,無論是將有罪判無罪或者將無罪判有罪,無論是重罪輕判還是輕罪重判,人民檢察院都應依法提出抗訴。只有這樣,才能切實保障被告人和被害人合法權益的實現,使國家法律得到統一、正確地貫徹執行。
再審程序的抗訴,是人民檢察院抗訴形式的一種,與之相對應的是上訴程序的抗訴。這兩種抗訴形式同屬于人民檢察院的審判監督活動,目的都是通過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是否正確實行監督,以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但是,二者有著嚴格的區別。首先,抗訴的對象不同。上訴程序的抗訴,是針對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提出的。也就是說,是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未過法定期限的判決和裁定的抗訴。而審判監督程序的抗訴,是針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提出的。其次,抗訴的機關不同。上訴程序的抗訴限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只有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本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和裁定提出抗訴。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審案件的判決和裁定,無權按上訴程序提出抗訴。因為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的判決和裁定,都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而審判監督程序的抗訴,除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生效的判決和裁定有權抗訴外,只有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和裁定有權抗訴。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或上級人民法院的判決和裁定不能按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特別是基層人民檢察院,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均無權按審判監督程序對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或裁定提出抗訴。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如果發現同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確有錯誤時,應當將案件的錯誤情況調查清楚,提出抗訴意見,報請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再次,抗訴的期限不同。上訴程序的抗訴,必須在法定的抗訴期限內提出,對于判決的抗訴期限為10日,對于裁定的抗訴期限為5日。抗訴期限從接到人民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計算。而審判監督程序的抗訴,沒有期限的限制,只要人民檢察院發現生效的判決或裁定有錯誤,不論是在判決和裁定的執行中,還是判決和裁定已經執行完畢,均可提出抗訴。最后,抗訴的功能不同。上訴程序的抗訴,主要是為了防止一審法院錯誤的判決和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只要在抗訴期限內依法定程序提出了抗訴,則必然引起二審程序。而審判監督程序的抗訴,主要是為了糾正錯誤的判決和裁定,將已經交付執行或執行完畢的冤錯案件糾正過來。因此,只有那些確有錯誤的生效裁判,才能對其提起抗訴并引起審判監督程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結婚需要哪些證件,結婚要準備什么證件?
2021-02-02訴訟離婚程序多長時間?
2020-11-21進行離婚協議公證應該注意什么
2020-12-09離婚判決書下來后多久再起訴
2020-12-212020最新訴訟離婚條件
2021-01-042020年離婚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16標準離婚協議書格式怎么寫
2021-01-21離婚起訴狀范本怎么寫
2020-11-14單方離婚起訴書如何寫?
2021-02-24在中國離婚率原因有哪些
2020-11-11軍人訴訟離婚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16離婚協議書范文三篇
2021-02-27一份離婚答辯狀范本
2020-11-26法定監護人可以多人嗎
2020-11-12監護權變更協議書
2021-02-27訴訟離婚孩子撫養權起訴狀
2021-03-15云南省計劃生育條例產假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07孩子監護權包括哪些方面?
2020-12-01監護人證明怎么開
2021-01-04繼子女是什么意思?繼子女有繼承權嗎?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