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許經營權是指由權力當局授予個人或法人實體的一項特權。國際特許經營協會認為:特許經營是特許人和受許人之間的契約關系,對受許人經營中的經營訣竅和培訓的領域,特許人提供或有義務保持持續的興趣;受許人的經營是在由特許人所有和控制下的一個共同標記、經營模式和過程之下進行的,并且受許人從自己的資源中對其業務進行投資。
日前,有不少企業主咨詢,被授予的特許經營權,是否就不能質押。實際上,特許經營權的收益權部分是可以質押的。
質押是債務人或第三人向債權人移轉某項財產的占有權,并由后者掌握該項財產,以作為前者履行某種支付金錢或履約責任的擔保。
那么,我們在前文中提到的特許經營權的收益權可質押,并可作為應收賬款進行出質登記,在依其性質不宜折價、拍賣或變賣情況下,質權人主張優先受償權的,法院可以判令出質債權的債務人將收益權的應收賬款優先支付質權人。
?相關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二百零八條 為擔保債務的履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出質給債權人占有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質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該動產優先受償。
前款規定的債務人或者第三人為出質人,債權人為質權人,交付的動產為質押財產。
第二百二十三條 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有權處分的下列權利可以出質:
(一)匯票、支票、本票;
(二)債券、存款單;
(三)倉單、提單;
(四)可以轉讓的基金份額、股權;
(五)可以轉讓的注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
(六)應收賬款;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出質的其他財產權利。
那么,特許經營權的收益權,便屬于上述第七款規定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出質的其他財產權利之一。
第二百二十八條 以應收賬款出質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質權自信貸征信機構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
應收賬款出質后,不得轉讓,但經出質人與質權人協商同意的除外。出質人轉讓應收賬款所得的價款,應當向質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
綜上,小編在這里需要強調以下兩個點:
1.特許經營權的收益權可以質押,并可作為應收賬款進行出質登記。
2.特許經營權的收益權依其性質不宜折價、拍賣或變賣,質權人主張優先受償權的,人民法院可以判令出質債權的債務人將收益權的應收賬款優先支付質權人。
聲明:該作品內容系作者結合法律法規、政府官網及互聯網相關知識內容整合。如若侵權,請通過投訴通道或網站客服提交信息,我們將按照規定及時處理。
?延伸閱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關于保險公司醫藥費的賠付范圍
2019-12-18簽合同前,先來了解一下租房合同
2020-01-09尋釁滋事罪該如何認定?
2020-02-17離婚房屋歸屬問題
2020-03-23網購糾紛管轄權
2020-03-23病退條件最新規定來啦
2020-03-25同一單位試用期只能約定一次嗎?
2020-03-30剛買車的新手司機,想知道交強險賠償范圍的快看過來!
2020-04-02保密協議是否侵犯我們的權利
2020-04-10北京買房新政策看過來!
2020-04-17工傷去哪里鑒定?
2020-04-18經濟適用房的申請流程有哪些?
2020-04-22暑假工加班期間,工資該如何算
2020-04-22不要再亂曠工了,可能會變成自動離職!
2020-04-24夫妻共同債務劃分方法有哪些?
2020-04-27債權轉讓的規定有哪些?
2020-04-27醫院誤診行為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0-04-28夫妻共同債務怎么樣認定?
2020-04-28申請訴訟財產保全有哪些條件?
2020-04-29醉酒肇事逃逸如何進行處罰
2020-04-29離婚訴訟法院會調查個人財產嗎
2020-04-29兒媳婦能否居住公婆的房子
2020-04-29哪些情形可以更改孩子的撫養權?
2020-04-30最高法院關于孩子撫養權規定有哪些?
2020-04-30孩子撫養權爭奪上訴狀怎么寫?
2020-04-30變更撫養關系案件的依據是什么?
2020-05-02子女撫養費訴訟主體到底是什么?
2020-05-02夫妻離婚未知和遺漏財產如何處理?
2020-05-03夫妻雙方可以協議輪流撫養子女嗎?
2020-05-03醫療訴訟中患者是否需要舉證
2020-05-08離婚后發現自己懷孕了怎么辦
2020-05-08婚后購房只寫一方名字算不算夫妻共同財產?
2020-05-10協議離婚財產約定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0-05-10構成出版歧視、侮辱少數民族作品罪的要件
2020-05-10夫妻離婚通常是否都是男方取得子女撫養權?
2020-05-11夫妻起訴離婚需要分居多長時間?
2020-05-11離婚子女撫養權的爭奪方式有哪些和如何爭奪?
2020-05-11子女撫養費如何確定?要求對方增加是否合理?
2020-05-12拖欠工資應該怎么辦、找哪個部門、有哪些法律規定?
2020-05-13包工頭出現了拖欠工資應該找誰投訴?
20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