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身損害賠償協議是否有效(《民法通則》生效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
一般來說,自愿達成的賠償協議應當具有法律約束力,各方應當自覺履行。法律行為是否有效取決于:(1)行為人是否具有相應的行為能力;(2)意思是否真實;(3)內容是否違反法律和公共利益。不具備上述三個條件的,應當認定當事人簽訂的損害賠償協議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簽訂交通事故賠償協議的行為是有效的民事法律行為,協議的內容應當受到法律保護。根據誠實信用原則,各方都應受到賠償協議的約束,不應隨意“走出去回頭”。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3)不違反法律或公共利益。人身損害賠償過錯責任原則是指在確定人身損害賠償責任主體時,根據行為人是否有過錯來判斷行為人是否應當承擔責任的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過錯責任原則的構成要件。在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確定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時,其構成要件有四個條件,即行為人的主觀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這四個要素是不可或缺的。主觀過錯是確定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構成的基本要件。行為人沒有主觀過錯的,不構成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即行為人不存在主觀過錯要件,即使行為人已成為損害事實,且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他也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三。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過錯責任原則適用于一般侵權行為。在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時,應當以過錯作為行為人承擔人身損害責任的依據。過錯責任的舉證責任由原告承擔,即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在訴訟中,原告應承擔其訴訟請求的全部舉證責任。證據不足或者無法提供的,原告將依法承擔敗訴的法律后果。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三,最新信息(《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符合下列條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43條有效: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3)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反社會治安和良好習慣。
我們可以理解,人身傷害賠償協議的有效性取決于滿足某些條件。符合條件的,可以確定賠償,法律有相關規定。以上均為律霸組織的相關內容。如果你有任何問題,可以咨詢律霸的律師。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直播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23官司輸了要付對方律師費嗎
2021-01-12拆遷協議簽訂后不履行怎么辦
2020-12-12童工多少歲起算作童工
2020-12-08公司瑕疵設立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0-11-21交通事故協議書怎么寫
2021-03-07勞動合同終止賠償金
2020-11-15破壞軍婚有什么后果
2020-12-20對己不利事實保持沉默視為承認嗎
2020-12-29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繼續賠償費用問題
2020-12-17加工承攬合同糾紛被告方如何應訴
2021-01-01行政處罰訴訟后能否加重處罰
2021-01-08證據保全去哪申請
2021-03-21合同終止協議書有效嗎
2021-01-29精神病人意外死亡保險公司賠付多少
2020-12-12壽險的投保額怎么計算,購買壽險時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03-18怎么解決交通事故兩方受傷賠償的問題呢
2020-12-03“消費養老”真能夠對老年人進行養老嗎
2021-03-07國際貿易貨物運輸保險
2021-01-30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風險及損失案例解析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