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嚴某是某城市一家外資企業的員工。企業經營效益良好。雇員的工資和獎金按月發放。1998年,由于企業生產的產品出口量銳減,企業資金周轉困難,職工工資無法按月結算。因此,經企業領導與員工協商,企業財務部門以企業名義向嚴某等員工發放借據。閆某的借據上寫著:某外資企業1998年4月欠閆某工資及獎金1500元,明年1月付清。1998年4月至12月,嚴某共收到9張這樣的借條。2009年1月,閆某等人拿借條到企業財務部門取現金,但財務部門只給員工發放了兩個月的工資和獎金。嚴某等人不服,將“欠條”告上法庭。法院拒絕受理勞動爭議,因為勞動爭議未經仲裁。企業領導對嚴某等人說:“根據法律規定,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期限只有60天。4月至10月的工資已超過申請仲裁的期限。你不應該再起訴了。當公司的經營狀況好轉時,你會拿到工資。“顏不知道該怎么辦?本次勞動爭議未超過申請仲裁期限。嚴某等人通過申請勞動仲裁,完全可以要求企業支付1998年4月至10月的工資和獎金。首先,閆某等人與企業之間“工資欠條”無法兌現的糾紛屬于勞動爭議,因此必須先申請勞動仲裁,法院不予受理的做法是正確的。在本案中,嚴某與他人和企業之間的糾紛雖然表現為借據不能兌現的形式,但嚴某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并不是一般的債務關系。“欠薪”糾紛實質上仍屬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拖欠工資糾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二條規定,執行國家有關工資規定發生的爭議,屬于勞動爭議。
因此,嚴某必須先申請勞動仲裁,只有對仲裁裁決不服,才能向法院提起訴訟。其次,本案不超過申請勞動仲裁的期限。《勞動法》第八十二條規定,請求仲裁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八十五條進一步規定:“勞動爭議發生之日”是指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的日期。就本案而言,雖然嚴某的工資和獎金從1998年4月起就無法按月領取,但企業向嚴某開具了工資欠條,并承諾于1999年1月付清。因此,1999年1月前,嚴某并不知道自己的工資領取權受到侵犯。在本案中,“勞動爭議發生日期”應指閆某要求企業兌現“工資欠條”但被拒絕的日期。自該日起60日內,嚴某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企業支付1998年4月至10月的工資、獎金。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經濟補償金的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06抵押
2021-03-17擔保合同有不安抗辯權嗎
2020-12-27監護權轉移委托怎么進行公證
2021-02-05法定監護人是否具有繼承權利
2021-03-16商標糾紛中的級別管轄相關規定是什么
2020-11-13審理過程中發現案由錯誤怎么辦
2021-02-15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
2021-02-05未約定授權期限合同不成立嗎
2020-11-14小產權房的物權轉移的生效要件是什么
2021-02-13在疫情期間房屋過戶可以延期嗎
2020-12-24競業限制協議不是自己簽的有效嗎
2021-02-22非試用期員工裁員補償標準
2021-02-19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02勞動糾紛仲裁的手續有哪些
2021-01-13意外保險一年多少錢
2021-01-01猝死是否在意外險賠償范圍內
2021-02-12保險公司是否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得賠償主體
2021-03-03人身保險合同的成立
2021-03-18本案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具有效力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