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地上附著物、苗木的補償,歸地上附著物、苗木所有人所有。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是指被征收土地上房屋、水井、道路、管道等建筑物、構筑物的拆除、恢復費用,以及被征收土地上林木的補償費或者采伐費。青苗補償是對被征收土地上種植的水稻、小麥、玉米等農作物造成損失的一次性經濟補償,國家征用土地時,必然給承包經營者的財產造成損失。為了彌補被征地農民在農田基本建設中的損失,應當對被征地農民進行補償。用人單位、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委會收到上述費用時,有義務向有關農民支付。如果他們拒絕付款,將構成對這些農民的侵犯。《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農民有權轉讓承包土地。承包人以轉包、租賃等方式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給第三人的,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青苗補償費歸實際出資人所有,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歸附著物所有人所有。但承包人轉讓、調換時,原承包人無法獲得相關費用。因為轉讓和交換不同于轉包或租賃。分包、租賃的,承包人與發包人之間的合同不變。以轉讓和交換的形式,第三方已經完全取代了原來的承包人。原承包人已退出合同,不再享有任何權利和義務。第二,安置補償是國家征用集體土地后,對因征地而產生的剩余勞動力的安置補助。
通過發放安置補助,保障了主要生產生活資料的失地農民的基本生活,因此安置補助具有很強的個性。最高人民法院于1995年1月16日在發經(1995)13號《答復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中確認,安置補助金歸被征地單位所有。但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征地安置補助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被安置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支付安置補助,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向被安置人員支付安置補助不需要統一安置的,經被安置人同意,將安置補助款支付給被安置人或者用于支付被安置人的保險費用。可見,根據現行法律規定,安置補助不一定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最高人民法院發京(1995)13號批復精神不再適用。被征地家庭承包人不需要統一安置的,應當將安置補助款支付給家庭承包人或者用于支付家庭承包人的保險費。用人單位應當支付但拒不支付安置補助的,侵害了放棄統一安置的家庭承包人的合法權益。承包人作為被侵權人向用人單位起訴,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已領取的安置補助的,應當給予支持。三是土地補償分配糾紛《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土地補償屬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其他農業糾紛相比,這類糾紛往往涉及農民的根本利益,具有矛盾激烈、難以解決的特點。目前,涉訴信訪在整個涉農信訪中已占相當比例。目前,農村集體在收到土地補償費后,能否在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之間進行分配,各地情況不盡相同。有的省份通過地方性法規明確禁止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之間分配土地補償費,有的省份則通過文件或地方性法規的方式承認這一做法。一些省份對此沒有規定。《最高人民法院解釋》第二十四條明確規定,用人單位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協商程序,決定在集體經濟組織內分配領取的土地補償款。
征地補償安置費確定時,對具有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并要求用人單位繳納相應份額的人員給予支持。但是,已經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備案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地方政府規章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土地補償費的分配另有規定。因此,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到土地補償費后,應當依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經村民會議討論決定,處理下列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項:第(七)項土地補償費的使用和分配方案。召開村民會議,形成分配方案。如果不分給村民,村民的合法權益就會受到侵害,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可以單獨或者共同起訴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委會,要求相應的份額。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贍養糾紛的法律依據
2021-02-02法定收養與事實收養有什么不同?
2021-03-18事實婚姻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2021-01-23強拆后的法定訴訟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29公司設立登記申請流程該怎么走
2020-11-16車禍傷者的賠償起訴期限是多長時間
2020-11-23訴訟公告費由誰承擔
2021-02-08夫妻一方失蹤,一方如何申請離婚
2021-02-27看守所非直系親屬能探望嗎
2021-01-08中止探望權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24不出贍養費打官司能打贏嗎
2021-01-10二手房已過戶能否按揭
2021-01-24中介何時才能收取費用
2020-11-22集資房和公租房有什么區別
2021-02-27保密協議是否需要支付保密費
2020-12-09取保候審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1競業禁止補償金標準是什么
2020-12-23競業禁止與競業限制的主要區別在哪些方面
2021-02-08勞動爭議管轄權包括哪些內容
2020-11-21什么是萬能壽險,萬能壽險在實踐中的優勢有哪些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