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拆遷補償方式:產權交換與貨幣補償。被拆遷人有選擇權。
例外情況:
<1。對拆除的非公益性住房附屬物,不得交換產權,由拆遷人給予貨幣補償。
2;對有產權糾紛的房屋,如果在拆遷期間糾紛沒有解決,應采取產權交易的方式。
4。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未約定解除租賃關系的,拆遷人應當為被拆遷人實施房屋產權交易。
5。抵押人不能清償債務或者重置抵押物的,只能進行產權交易。拆除政府管理的非住宅房屋和公益性房屋的,拆遷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城市規劃的要求進行改建或者給予貨幣補償。二是非住宅房屋的認定;三是房屋所有權證記載面積與被拆遷人提出的實際面積不一致的處理;四是被拆遷人分類評估價格不一致的處理;五是,確定被拆遷房屋面積的依據系數確定為:木結構:1.12;磚木結構:1.18;磚混結構:1.34
如果拆遷方向產權監督所申請復測,以產權監督所復驗結果為準。6出租房屋拆遷條例;私人房屋6。對個人拆除部分產權的房改房、保障性住房的規定。超過批準期限拆除違法建筑和臨時建筑的規定。拆除圍墻和其他附件的規定8。拆除圍墻、水井、爐灶的補償標準參照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78號執行本辦法的有關規定。拆除非專有的門廊、衛生間、廳堂、道路、樓梯等附屬房屋,由拆遷人按照評估價格給予補償。安置房建筑面積最低要求為:一層42平方米,二層58平方米,三層72平方米;6。七樓下浮10%
12。住宅產權交易面積計算規定:。拆除平房;
2。拆除建筑物。共有產權房屋拆遷安置條例:共有產權房屋實行產權交易的,只對實際居住在該房屋內的共有人或者承租人進行安置,其他不居住在該房屋內的共有人不予安置。安置后房屋產權置換后,產權仍屬于全體共有人。(14) 私房產權交易結算差額補足規定:
1。一次性付款;
2。分期付款;
3。私房拆遷,被拆遷人產權證記載的建筑面積在15平方米以下的;15平方米以上的,在25平方米以下的。(對于異地無房、低保金的,如果后者是一套二套或三套,前者不享受一次性付款優惠。)15. 對符合發放廉租住房租金補貼條件的,可由被拆遷人提出申請,由拆遷單位統一申報。經有關部門審批,可一次性發放5年期廉租房補貼。拆遷殘疾人房屋時,要按照方便居住的原則,在安置房的樓層上進行照顧。已取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基金證明的殘疾人,在支付臨時安置補助金和搬家費時,按規定標準增加20%;有必要對殘疾人進行過渡性安置,但難以及時解決過渡性住房問題他們自己。拆遷單位應當提供周轉房,以便妥善處理。根據1981年11月25日《市人民政府關于堅決制止城市違法建設的通知》,單位和職工宿舍、本市戶籍居民自建、無證房屋的拆遷,以前建設的房屋結構正常,經拆遷單位審查,可以參照有證房屋進行補償;以后建成的,拆遷單位可以給予勞動量補償(經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違法建筑除外)。拆除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使用的房屋,應當進行分戶評估,實事求是地制定和實施拆遷方案。(19) 拆遷人向被拆遷人或者承租人支付搬遷補助的規定。1房屋拆遷。拆除非住宅房屋。過渡安置的實施。按家庭支付。臨時安置補助規定。實施貨幣補償(180天);4;2。安置房在未來,拆遷人不能提供周轉房(磚混結構過渡期不超過18個月,框架結構過渡期不超過30個月)
具體標準見財發[2001]101號第15條規定>
21歲。停產停業經濟損失補助規定;(2)安置經營用房為未來用房,拆遷人不能提供過渡用房(過渡期不超過18個月,框架結構過渡期不超過30個月);(3) 實際從業人員的確定;補償標準:婺城區(含高新區)以市統計部門公布的上年度城鎮職工平均工資收入為準,其他區(市)、縣以職工平均工資收入為準上一年度由當地統計部門公布。安置小區入住率低的客觀條件導致被拆遷人在短時間內暫時無法正常經營的,被拆遷人可給予適當補助。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地死亡賠償
2021-01-07勞動爭議管轄范圍
2021-02-13申請人如何申報工傷
2020-11-29交通運輸工具是否可以質押
2020-12-09交通事故鑒定車速能否按超速處罰
2020-11-23被車撞斷腿怎么索賠
2020-11-22被執行人的公司可以進行股東變更嗎
2021-01-17酒后駕車肇事逃逸后自首的處罰是怎樣的
2021-01-03繼承權的喪失有哪些情形
2021-03-24離婚后繼父有權探望繼子嗎
2021-01-06什么叫男女平等?
2021-03-03什么是申請回避
2021-02-21離婚訴訟財產分割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怎么辦
2020-11-14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職責
2020-12-18拆除違法建筑要走哪些程序
2021-02-26人身意外保險遺囑如何變更保險合同受益人
2020-11-13淺析保險合同糾紛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
2020-12-16非投保人告保險公司告出“創舉”
2021-01-30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都有哪些
2021-01-05交通事故訴訟費保險公司會承擔嗎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