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地補償費權屬存在哪些問題?
首先,持“荒地補償費歸村集體所有”的觀點?
人民法院第一人民法院副院長。土地補償費是對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消滅的補償,應當歸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所有。荒地屬于集體所有制,荒廢者只有承包經營權。土地被征收后,土地補償費自然屬于被征收土地的所有者;作為承包經營的所有者,荒廢者的權益已從青苗補貼中得到補償。第二,從法律法規(guī)的角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明確規(guī)定,土地補償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五十九條規(guī)定:“農民集體所有的不動產和動產屬于其成員集體。下列事項由集體成員依照法定程序決定:(三)土地補償費和其他費用的使用和分配辦法;……”雖然第五十九條沒有明確規(guī)定土地補償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但根據該規(guī)定的立法意圖,土地補償歸集體成員所有。如果是承包人所有,物權法不需要規(guī)定土地補償金的使用和分配由集體成員決定。《海南省征地補償分配使用暫行辦法》第十三條第一款規(guī)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自治組織無條件將等量、質的土地調整給被征地農民使用的連續(xù)承包經營,征地補償金按不低于70%的比例支付給被征地農民。”根據其立法意圖和司法實踐,本規(guī)定的對象應理解為“家庭承包地”,不包括“其他承包地”,比如填海造地。再次,來自三亞的地方法規(guī)。2013年3月25日,三亞市人民政府出臺了《三亞市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安置管理規(guī)定》,第三十二條規(guī)定:“征地取得村集體其他土地承包權的,征收土地補償費(含土地補償費)。”村集體原則上用于發(fā)展集體經濟、村莊建設或者發(fā)展公益事業(yè)。村集體可以向被征地復墾或者承包經營的農民、經營者支付一定比例的安置補助,促進土壤改良,支付比例由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會議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會議代表同意。”該條明確規(guī)定,以其他方式承包的土地,征收后的征地補償(包括土地補償和安置補助)原則上歸集體所有。最后,從審判實踐出發(fā)。2013年,中央人民法院受理了三亞市崖城鎮(zhèn)南山村民委員會高山村民小組與上訴人胡×莊在賠償費分配上的糾紛,涉案金額400余萬元。本案的焦點是開墾土地被征收后,土地補償費歸誰所有。中央人民法院經過充分調查、認真審理、審判委員會反復討論,在三亞首次確認了荒地征收后,青苗補償歸產權人所有,土地補償歸集體所有的原則。此后,按照這一原則正確處理了大量類似案件,避免了侵占集體財產,維護了廣大村民這一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其次,人民法院第一人民法院審判員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人民法院。
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國家鼓勵村民開墾荒地,將村民獲得的土地無償提供給村民經營使用。從雙方形成的事實來看,村集體鼓勵村民開荒,村民無需繳納土地承包費,免費使用土地,單獨享受土地管理帶來的好處。事實上,村集體與村民之間的法律關系已經確立了不規(guī)范的契約關系。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二條的規(guī)定,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于村民集體所有,而開墾者(村民)對土地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因此,村集體土地被征收時,土地補償屬于村集體。但是,村民們本著公平、合理的原則,長期耕種、使用土地,為荒地投入大量資金,勤勞經營,較好地保護了土地資源,極大地提高了土地生產能力。村民獲得補償的權利并不是基于對土地的所有權,而是主要基于土地投資帶來的土地生產力的提高。《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四十三條規(guī)定:“承包人通過投資承包地提高土地生產能力的,在依法轉讓承包土地經營權時,有權獲得相應的補償。”。從立法意圖來看,這一規(guī)定可以理解為承包人在承包經營期間對承包地的投入較大,大大提高和提高了承包地的使用價值,依法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有權要求相應的賠償。因此,征用荒地時,承包荒地的村民也應該得到補償,但補償要適當合理。不僅符合199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治理開發(fā)農村“四荒”資源進一步加強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的規(guī)定,而且要合理分配治理開發(fā)成果補償,也符合2004年國務院下發(fā)的《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第三條精神。總之,土地被征用后,除了村集體有權享有補償分配的權益外,被承包為荒地的村民也應得到適當的補償。補償可以參照土地使用年限、土地種植現(xiàn)狀和投資損失等進行。三是城郊法院第一人民法院助理法官認為“荒地的土地補償費由村集體和被荒廢者共同承擔,被荒廢者占土地補償費的比重較大”
首先,國家政策和法律鼓勵開墾荒地,保護荒廢者的權利。鼓勵和保護先驅者權利的政策由來已久,但都是原則性的。1963年8月5日,財政部轉發(fā)了《國務院關于農村人民公社及其社員保留地免征農業(yè)稅的批復》,證明為鼓勵荒地復墾,國家免征荒地農業(yè)稅。1963年8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民事政策若干問題的意見》規(guī)定,對個別成員侵占集體土地、荒地的行為,應當制止并返還其所有人,其勞動費用可以協(xié)商解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承包方違約轉包怎么處理
2021-02-05公益組織能否是商標權主體
2021-03-16職稱使用假學歷如何處罰
2020-11-15沒領結婚證算事實婚姻嗎?
2021-01-18交通肇事責任認定多久出來
2020-11-25電梯事故死人構成犯罪嗎
2020-12-14追索勞動報酬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1-02-03人壽保險理賠時間是多久
2020-11-09違反保險合同條款無法獲得賠償
2020-12-01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2-03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亟待完善的幾個問題
2021-03-15責任保險和解制度的重構
2020-12-05“拼車”發(fā)生交通事故,責任主體如何確定?
2021-01-02保險公司采用哪些方法評估賠款準備金
2021-03-21交通保險理賠誤區(qū)有哪些
2020-11-22保險經紀人的組織方式有哪些
2021-03-19自然災害保險公司不賠合法嗎
2020-11-22確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應頒發(fā)什么證
2021-02-21個人間土地轉包合法嗎
2020-12-14何為城中村與棚戶區(qū),兩者有什么區(qū)別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