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侵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合法權益屬于侵權行為,侵權人應根據侵權情況承擔停止侵權、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的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七條用人單位應當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等民事責任,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賠償損失:(一)妨礙承包人依法享有的生產經營自主權;(二)違反本法規定收回、調整承包土地的;(三)強迫、阻礙承包人交換、轉讓或者轉讓土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4)以少數服從多數為借口,強迫承包人放棄或者變更土地承包經營權;(5)按“定額用地”和“責任用地”劃分,收回承包土地進行招標承包;(4)(六)收回承包土地抵債;(七)依法剝奪和侵犯婦女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八)其他侵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行為。有學者認為,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能視為繼承人的遺產,不存在繼承問題。主要原因是:(1)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的對象是農用地,其所有權屬于國家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承包人對耕地沒有所有權,耕地也不是承包人的私有財產,因此不存在繼承問題。
(2)合同關系不能繼承。在農村土地承包合同中,發包人與承包人之間存在一種合同關系,由于一方當事人(如承包人)死亡而終止,根本不存在繼承關系。土地承包權是一種以合同為基礎的經營權,是一種非財產性權利,不屬于財產繼承的范圍,不能繼承。
(4)絕大多數土地承包經營權以家庭名義進行,承包經營權由家庭成員共同享有。家庭中個別成員(多為老人)死亡,其他家庭成員應繼續履行合同條款;用人單位還必須按照合同履行相關義務。發包人毀約的,承包人可以通過訴訟保護自己的權益,維護合同關系的穩定。其他學者認為:農地具有很強的社會保障功能。目前,農村人多地少。為解決失地人口的土地問題,緩解人地矛盾,體現社會公平,承包人死亡或者承包家庭死亡的,承包土地不得繼承,由集體經濟組織收回,嚴格用于解決人地矛盾。
以上知識是對相關法律問題的解答。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侵犯土地承包經營權是一種侵權行為,侵權人應根據侵權情況承擔停止侵權、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的民事責任。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來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政府法律顧問的聘書怎么寫
2020-12-30科創板是什么
2021-03-14有解約定金還必須履行合同嗎
2021-03-03違章收到信息多長時間處理
2020-12-29個人借貸的借貸保證要準備嗎
2021-03-04哪些情況下可以中止行使探望權
2020-12-29哪些房產案件人民法院不受理
2021-03-23個人房屋抵押貸款還不上該如何
2021-02-25合同法中債務可以抵消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8預售合同是否可以撤銷
2021-02-20合同終止協議書有效嗎
2021-01-29企業經濟性裁員的條件和程序規定
2021-02-23人壽保險理賠的相關標準有什么
2021-01-09抵押房的保險和購買人壽保險
2021-03-11壽險索賠需要哪些材料,壽險索賠應注意什么
2020-11-24交強險理賠怎么查勘和定損
2020-12-02航班延誤險怎么賠償,如何申請
2020-11-29家庭財產險的保險范圍可分為哪幾類
2021-01-10投保貨物受損后,被保險人應如何辦理索賠手續
2020-11-20某保險公司船舶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