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般商品,判斷經營者的行為是否構成欺詐,取決于其是否符合以下幾點:
1。行為方式。根據1996年3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頒布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和《欺詐性消費行為處罰辦法》,對欺詐性消費行為的認定應當采取客觀的方法,即:,根據經營者提供商品時采取的手段進行判斷,列舉了一些典型的欺詐行為,如以假充真、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行為的后果。《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的宗旨是遏制商業欺詐,維護市場秩序。因此,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是實施制裁的充分必要條件,但并不意味著需要實際損失或損害賠償。根據這部法律的精神,只要經營者的行為根據其性質足以誤導消費者,就可以認定為欺詐。
3。行為的主觀方面。欺詐是指掩蓋事實,誤導消費者上當受騙的行為。但在《欺詐性消費行為處罰辦法》中,有五種例外情形,經營者“不能證明自己沒有欺騙、誤導消費者的,應當承擔欺詐性消費行為的法律責任”。
對于商品房這一特殊商品,由于其生產周期長、環節多、價格高,我們不能簡單照搬上述因素,輕易將部分開發商的行為定義為“欺詐”,要求雙倍賠償。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法律規定,下列情形可以認定為“欺詐”:。以假冒偽劣房屋冒充合格甚至優質房屋銷售現房;
2。為了牟取暴利,故意隱瞞房屋的真實面積,出售現有房屋;
3。一般合格的房子都是假扮優質工程,以此騙取優質工程的漲價;
4。明知不能進入房地產市場公開銷售的,予以出售。以虛假的最低投標價、清算價等欺騙性價格出售房屋的;
6。故意隱瞞開發商的真實身份,或者以其他開發商的名義出售房屋;
7。雇傭他人誘騙銷售;以及
8。
開發商在商品房銷售過程中有上述情形的,開發商故意或者故意的,買受人可以以開發商有欺詐行為為由,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要求雙倍賠償。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欠多少物業費可以起訴
2021-01-24法院如何處理反擔保
2021-02-21借款協議不真實訴訟有效嗎
2021-01-14農民工維權討薪技巧2020
2020-12-05未簽訂借款合同發生糾紛要去哪里起訴
2021-01-01宣傳單是否屬于要約邀請
2020-11-27擔保合同有哪幾種成立方式
2021-02-19什么是繼承恢復請求權?
2020-12-24解除勞動合同工傷保險有效嗎
2021-02-23境外單位是否適用勞動法下的競業限制單位
2021-01-01員工自動離職是否支付經濟補償金
2021-03-11自駕車死亡意外保險陪不賠
2021-01-01保險公司車險不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03短期財產人身保險業務償付的計算
2021-02-09人身保險合同的形式可以有哪些
2020-11-17保險合同訂立程序的特點有哪些
2021-02-18中國留學生出國留學應注意什么以及留學保險有哪些
2021-01-21土地出讓金每次交易都交嗎
2020-12-06土地轉讓合同的無效情形有哪些
2021-01-16新農村建設拆遷給相同面積樓房嗎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