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同性戀婚姻是否應該立法保護
代表同性戀權益的一方認為,如果不立法保護,同性戀者的基本人權將難以得到保護,這違背了平等正義的原則。同時,同性戀群體在各地廣泛存在,如果不立法,將使許多社會問題難以解決。法律作為調整社會關系的規范,應與社會出現新現象的時代同步。同性戀群體渴望有一天能像正常人一樣“在陽光下行走”。醫學界和法學界的許多人都認為,他們中的許多人天生就有人本。作為社會的一員,他們沒有理由不能在法律上得到公平對待,更不用說作為“病人”區別對待了一些反對同性戀立法的學者認為:第一,“法律是道德的工具,道德是法律的目的”,同性戀立法違背了社會普遍的道德觀念。如果立法草率進行,我國許多持傳統觀念的人一時難以接受,法律作為人們普遍遵守的社會規范,理應得到普遍承認和接受。因此,同性戀立法應在社會接受的條件下進行。第二,法律保護了大多數人的利益,而同性戀在中國只占很小的比例。啟動立法程序會消耗大量的立法資源,同性戀立法的成本效益不高。第三,我國法律沒有禁止同性戀行為,因此同性戀者可以在不觸犯法律的情況下追求自己的自由,因此沒有必要再立法。第四,我國對同性戀沒有成熟的立法依據,各方面條件也不成熟。我們是否應該對同性戀進行立法是需要時間解決的,但是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創造一個合適的立法環境,等待公眾對同性戀群體的認可度提高,并花更多的時間來研究各國的立法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立法模式。因此,學界普遍認為,同性戀立法是大勢所趨。其次,如果實行同性戀立法,我國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模式。目前,許多國家都有相關的同性戀立法,主要包括四種立法模式:一是分權立法模式;二是分權立法模式;第二,家庭伴侶的立法模式;第三,合伙人登記的立法模式;第四,同性婚姻的立法模式。目前,同性戀立法已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得以實現,同性戀運動在歐洲各國的普及也從未消退。或許,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同性戀立法將在一個曲折的過程中實現。我們必須正視現實:無論我們的傳統道德觀念是否支持我們的同性戀立法,同性戀現象都不會因為我們的冷漠而消失。如果不加以重視或規范,只會導致社會問題的滋生目前,在我國,同性戀者仍處于“地下”狀態,很少有同性戀者高調“出來”。這也使得對同性戀群體的法律規制處于“真空”狀態,難以控制其發展趨勢。據相關調查,同性戀性行為已成為艾滋病傳播的重要途徑。這種危害的加劇,不僅可能危及男同性戀者的生命和健康,而且會使男同性戀者與女性發生性關系的女性受害。對同性戀者進行立法,明確其權利義務,明確其違法行為,不僅可以讓更多的同性戀者走向陽光,而且可以加強相關管理
其次,同性戀者權益的保護也是立法的重要問題。隱私權、婚姻自由和平等是基本人權,但作為同性戀者,他們的人權并沒有得到充分保護。很多人因為被發現是同性戀而被惡意曝光,從而導致隱私泄露和輿論壓力。多數同性戀者不愿透露自己的性取向,但在我國,同性戀相關案件的處理不屬于不公開審理的范疇。另一個例子是婚姻自由權,作為憲法規定的一項基本人權,應當為人民廣泛而平等地享有。因此,沒有理由不正視現有的現象,這也是眾多學者呼吁承認同性關系的原因之一。所有人,無論是多數人還是少數人,都享有平等的人權。任何人都不應該因為性取向而受到歧視。如果同性戀立法能夠得到實施,就會給人一種儀式感,比如拿到正式的執照,這將有效地減少社會歧視此外,我們還應該考慮非同性戀者的利益。由于同性戀者仍處于“地下”狀態,許多同性戀者會隱瞞自己的性取向,與異性結婚。同時,他們可能會和其他同性戀者一起生活很長一段時間。在這種情況下,非同性戀配偶找不到救濟的途徑。同時,我國刑法對同性戀強奸沒有規定,因此同性戀強奸不能以強奸罪為依據尋求救濟。如果我們對同性戀進行立法,同性戀將被納入重婚和強奸的范疇。當然,在傳統社會道德的影響下,我國的同性戀立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不少專家學者認為,如果要啟動同性戀立法,就應該采取更加溫和的創新手段,讓大多數人更容易接受,起到引導人們承認同性戀群體平等法律地位的作用。就現有的國際立法模式而言,我國更適合借鑒伙伴登記立法模式。它不僅賦予同性戀者平等的法律地位,而且更為寬松和容易被接受。通過采取注冊伴侶立法模式,我們可以在地址上區分傳統夫妻,這樣公眾就不會受到稱呼同性伴侶為夫妻的觀念的影響,但在法律意義上,它相當于夫妻法所承認的合法伴侶身份,因此許多可能的社會問題都將得到解決根據相關調查,在中國,同性戀的社會認同正在不斷提高,特別是在年輕人中。這為同性戀立法提供了一定的社會基礎。在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國家進行了相關立法,為我國同性戀立法提供了借鑒,為同性戀立法創造了成熟的國際環境。今天的社會比過去更具包容性。對同性戀群體給予應有的尊重和承認,有助于有效地解決許多社會問題。因此,有人認為有必要承認同性婚姻的合法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補償糾紛如何解決
2020-12-14如何判斷農村房屋是不是違建,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1-03-07電子郵件證據是如何認定效力的
2021-01-11如果沒有失業證怎么入職
2021-02-05專利權轉讓協議書范本怎么寫
2021-02-22擔保合同主合同需要審理嗎
2021-02-23上級法院可交給下級法院審理的案件有哪些
2021-02-06超市倒閉,促銷員有補償嗎
2021-01-25休產假期被裁員怎么賠償
2021-01-15網絡商標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3-16退休返聘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0-12-15違法分包轉包造成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0-12-03實習期間受傷是否屬于工傷
2020-11-10勞務外包工傷責任如何擔責
2021-01-10航班取消有賠償嗎
2021-01-07保險合同效力變更的內容是什么
2021-02-03旅行保險怎么買
2020-12-21保險合同是否成立或生效的依據是什么
2020-11-13租車公司的車沒有買保險怎么賠償
2021-03-20逆行出車禍保險賠嗎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