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中沒有企業罰款。不超過工資20%的,是指勞動者本人給用人單位造成的損失。用人單位可以從工資中扣除應補償的部分,每月扣除額不超過20%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經濟損失的賠償可以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額不得超過勞動者月工資的20%。扣除后的剩余工資低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的,按最低工資標準支付企業建立罰款制度沒有法律依據從本質上講,罰款是一方單方面剝奪另一方的經濟資源,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實質上,都必須有嚴格的法律依據。根據我國《立法法》和《行政處罰法》,對財產的處罰只能由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企業罰款的法定來源是1982年國務院頒布的《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其中第十二條規定:“對職工的行政處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辭退、留用檢查、辭退。除上述行政處罰外,還可以處以一次性罰款。”本條例適用于全民所有制企業和城市集體所有制企業的全體職工。2008年1月15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國務院令第516號),明確規定《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代替,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在簽訂勞動合同時,原來作為“必備條款”的“勞動合同違約責任”現在被新法拋棄,所謂“企業罰款權是合同的體現”失去了法律支持。《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明確規定,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規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這是《勞動合同法》中唯一規定勞動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條款。可見,新頒布的《勞動法》并未對企業罰款權作出規定。企業作為營利性經濟組織,無權對罰款內容制定內部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職工普遍違紀的,主要采取批評教育的方式解決;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用人單位可以依法解除勞動合同如果您有其他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公司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財產侵權利息計算如何規定
2021-01-04網絡侵權會不會有刑事法律責任
2020-12-30公證處公證程序是什么
2020-11-15民間借貸房產證兩個人名字可以抵押嗎
2020-12-06對撤訴法院如何處理
2020-11-21經理約談說解除合同有效嗎
2020-12-30調崗不同意離職能要賠償嗎
2020-12-22壽險索賠需要哪些材料,壽險索賠應注意什么
2020-11-24不同的保險公司怎么具體運作資產
2020-11-30保險法律法規有哪些,如何實施
2021-02-16保險合同起訴狀怎么寫
2021-02-25保險受益權的權利范圍
2020-12-09委托代理人需要辦什么手續?
2021-01-22分清一般代理和全權代理
2020-11-13解除承包合同樣本是怎樣的
2021-01-11土地出讓金是如何算的
2020-12-26拆遷補償規則是否完全“政策”說了算
2020-12-10農村征地,荒地補償應該給誰
2020-11-17房屋拆遷補償協議的常見陷阱有哪些
2021-02-14拆遷安置房贈贈與書怎么寫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