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簡介]
1993年8月,一家私人家具廠雇傭了兩名工人,李和鄧,分別從事家具噴漆和家具裝卸。勞動合同是經雙方同意訂立的。李的月薪是800元,鄧的月薪是500元。合同期為四個月。年底施工期滿后,老板只支付當年10月和11月的工資,并要求兩名工人幫忙搶一批工作,不要讓他們回家。此外,有人提議,這兩個被浪費的原材料在生產和勞動中,要求他們賠償損失,同時扣留他們的行李和身份證。經仲裁委員會調解,雙方達成協議:老板全額支付了李,鄧兩人的工資,支付了拖欠工資的賠償,并承認扣留行李和身份證的錯誤;;李和鄧支付了一定數量的浪費原材料損失
[案例分析]
首先,《勞動法》第五章第50條規定,工資應按月以貨幣形式支付給個人,不得無故扣減或拖延工人的工資。“不僅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私營企業也應遵守《勞動法》的這一規定。當年年底施工期滿時,私營企業只支付了兩個月的工資,這顯然是一種扣繳行為,是對工人合法權益的侵犯,《勞動法》第三章第十六條規定,應當訂立勞動合同,建立勞動關系;《國務院關于國有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暫行規定》(國發[1986]77號)第九條規定,勞動合同期滿終止。因生產工作需要,勞動合同可以在雙方約定的條件下續簽。這家私營企業與工人簽訂了為期四個月的勞動合同。這是正確的。年末勞動合同期滿,企業需要生產,勞動者繼續勞動的,應當在征得勞動者同意的情況下與勞動者續簽勞動合同。但是,企業沒有這樣做,而是采取了扣留行李和身份證等強制手段,要求工人再抓一批工作,不要讓工人回家。這違反了訂立勞動合同必須遵循“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必然導致勞動者的不滿
第三,勞動者在生產勞動中浪費原材料的問題,企業要求賠償的問題。這應該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如果工人在生產和勞動中粗心大意,生產責任心不強,浪費原材料,給企業造成嚴重經濟損失,企業有理由酌情要求賠償部分損失;另一方面,一些地區的企業經常以工人浪費原材料和損壞生產設備為借口扣留或拖欠工人工資,這一點應該予以反對,外商投資企業和其他非國有企業,使其能夠自覺依法行事,這不僅有利于勞動者,也有利于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第二,重點教育職工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當他們的利益受到侵犯時,他們可以根據法律程序申請仲裁或判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再婚幫繼子帶孩子老了繼子能贍養嗎
2021-02-13沒有書面合同對方不認貨款怎么辦
2020-11-10未交房租房東直接不讓住合理嗎
2021-02-15在公司上班得了肺炎怎么辦
2021-01-28產品質量保險的保險責任,股票可用于債權擔保嗎
2021-01-13強迫寫欠條如何取證
2021-01-25合同預期違約的法律后果
2021-02-13繼承權的喪失有哪些情形
2021-03-24誰有權提出撤銷脅迫婚姻
2020-12-20企業外銷收入會計要如何計賬
2021-01-21老婆出軌可以離婚嗎
2021-01-22學校檔案弄丟是行政之訴還是侵權之訴
2020-11-13勞務外包是同工同酬嗎
2020-12-22游客滑雪受傷,旅行社應該承擔責任嗎
2021-03-13學生意外傷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06人身保險合同當事人能否約定損失賠償條款
2020-11-10理賠金不因新標準變更 保險合同約定有效
2020-12-24新《保險法》的溯及力問題
2021-01-12合資保險公司的注冊資本是實繳資本嗎
2021-02-24保險條款當中又被分為哪幾大類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