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使解除權的程序必須以當事人享有解除權為前提。
所謂解除權,是指合同當事人可以將合同解除的權利。它的行使,發生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因而它是一種形成權。解除權按其性質來講,不需要對方當事人的同意,只需解除權人單方的意思表示,就可以把合同解除。解除權人主張解除合同,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合同的效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解除合同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合同法》第96條第2款)。
行使解除權的程序適用于不可抗力致使合同不能履行、當事人一方違約和約定解除等場合。在不可抗力致使合同不能履行的場合,解除權由雙方當事人享有,任何一方都可行使。在當事人一方違約的情況下,解除權歸守約方享有,不然會被違約方利用解除制度來謀取不正當利益。在約定解除的情況下,解除權歸合同指定的當事人享有,既可以是一方當事人享有,也可以是雙方當事人享有。
解除權對權利人而言是一種利益,這種利益是否被解除權人舍棄或推遲取得,只要無損于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無損于對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就應允許。所以,行使解除權具有自主性,主要表現為解除權人可以在合同解除與請求繼續履行之間選擇,解除權可以在特定期間的任何時刻行使,可以采取和對方當事人協商的方式等。
解除權的行使也有限制。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的,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的行使期限,經對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合同法》第95條)。
解除權行使采取雙方協商的方式,在中國應予提倡,因為:第一,合同解除不會使雙方當事人在物質利益上共同增加,而是彼增此消。單就這點來說,雙方不易就合同解除及由此而生的返還財產、分擔責任等達成協議,這也是法律應賦予有關當事人以解除權的重要原因。但是,當事人的特殊物質利益畢竟是以根本利益一致為前提而存在的,雙方沒有不可調和的利害沖突。如果合同解除是為了維護國家利益,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那么雙方宜互諒互讓地將合同解除。第二,協商的過程,是當事人雙方明了事情原委和責任如何分配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彼此了解到各自的困難,能夠互諒互讓,既解決法律后果問題,又解決思想認識問題,便于解決糾紛,減少訴訟。第三,倡導協商方式符合民事訴訟法的調解原則,使實體法與程序法的規定更加統一。
雙方協商的方式并不是解除權的喪失,恰恰相反,正是由于解除權的存在并發揮作用,才使協商一致解除合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很大程度上,無解除權的當事人之所以同意解除權人的意見,是因為即使不同意,解除權人也會依自己的意思表示將合同解除,并按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發生一定的法律效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補償的新標準是什么
2021-02-06新《商標法》幾大亮點
2021-02-14農民工維權討薪技巧2020
2020-12-05起訴離婚要具備哪些條件 哪些情況屬于夫妻感情破裂
2021-02-25怎么限制探望權的時間
2021-03-09倒車輕微碰撞算是肇事嗎
2021-01-29資產具有哪些風險
2021-02-09簽假合同應怎樣處罰
2021-01-27土地確權是否逐戶逐地塊丈量土地
2021-01-03交通傷殘鑒定機構是否由保險公司指定
2021-02-19保險合同寫法定受益人可以嗎
2021-03-24交通全責保險賠多少錢
2020-11-10互聯網保險發展現狀是怎樣的
2020-12-14保險理賠不受理通知書分別是什么
2021-02-18保險到底避不避債之解讀浙高法執[2015]8號
2021-01-30沒有交土地出讓金的四合院能買賣嗎
2021-03-15種植土地轉讓的程序是什么
2021-02-24青島市征用集體土地房屋拆遷補償暫行規定和維權
2020-11-18新農村拆遷補償多少一平方米
2021-01-14房屋土地使用面積拆遷補償時大于房屋建筑面積是否有補償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