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二審程序抗訴案件審理期限的探討和立法建議
刑事訴訟法第196條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受理上訴、抗訴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審結,至遲不得超過一個半月。有本法第126條(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規定情形之一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準或者決定,可以再延長一個月。”據此理解,二審法院審理抗訴案件的期限,一般案件不超過一個半月,特殊案件不超過二個半月。
但是,在司法實踐中,這個看似明確、嚴格的審理期限,卻并未得到認真執行,往往要拖到半年左右才能夠最終審結。
案例一:2000年11月13日,某市一審法院以搶劫罪對黃某判處有期徒刑8年。該市檢察院在上訴期內提出抗訴。中級法院(受理時間為11月26日)直到2001年3月14日作出二審判決:黃某犯搶劫罪,判處有期徒刑12年。二審期間接近4個月。
案例二:2000年7月4日,某市一審法院對鐘某(稱霸仔豬市場)強迫交易案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作出無罪判決,引起了當地農民的強烈不滿。該市檢察院在上訴期內提出抗訴。中級法院(受理時間為7月17日)直到9月25日方裁定發回重審,期限達2個多月。原審法院于11月13日作出重審判決:鐘某犯強迫交易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零4個月。此時,鐘某已被羈押11個月。
案例三:2004年7月1日,某市一審法院以搶劫罪對鄧某、都某判處有期徒刑5年。該市檢察院在上訴期內提出抗訴。中級法院(受理時間為7月14日)直到12月15日才作出二審判決:對鄧某、都某判處有期徒刑12年。二審期間達5個月。至二審宣判,二人的羈押期已經超過11個月。
這三起案例是某市檢察院近幾年來辦理的全部二審程序抗訴案件,它們均不屬于刑事訴訟法第126條規定的情形,二審期限依法不能超過1個半月。但都遠遠超過了,卻沒有誰該承擔超時限的責任。實踐表明:二審程序抗訴案件的審理“有期限”(規定)卻等于“無期限”(實際)。
二、問題的原因:司法解釋釀成“期限黑洞”
那么,二審程序抗訴案件審理的“期限黑洞”出在哪里?
刑事訴訟法第188條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必須在開庭10日以前通知人民檢察院查閱案卷。”這似乎沒有什么漏洞:人民法院確定了開庭時間,再通知檢察院查閱案卷,然后開庭。
問題出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法院解釋”)。“法院解釋”第267條規定:“人民法院依法開庭審理第二審公訴案件,應當在開庭10日以前通知人民檢察院查閱案卷。自通知后的第二日起,人民檢察院查閱案卷超過7日后的期限,不計入第二審審理期限。”可見,這一條的后一句話,為任意延長二審審理期限打開了缺口:只要檢察院查閱案卷的時間超過7天,法院的審理期限就不再受刑事訴訟法規定期限的約束;如果檢察院查閱案卷長期不結束,從理論上說,法院的審理期限就可以任意延長。
問題主要還出在《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以下簡稱“規則”)上。該“規則”沒有對檢察院“查閱案卷”作出任何期限規定。既然“法院解釋”打開了期限缺口,“規則”又沒有作出限制性規定,那么,“查閱案卷”的時間可以是任意的。
三、駁回申請再審的裁定與抗訴
當事人的再審申請被法院裁定駁回后,檢察機關又對原生效裁判提出抗訴的,或者當事人在向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同時,又通過向檢察機關申訴獲得支持而進人抗訴程序,在抗訴再審中出現了駁回再審申請裁定的,法院如何處理該駁回裁定與抗訴再審案件?這一問題可以具體分為以下幾個程序性間題:第一,法院裁定駁回當事人再審申請后,檢察機關就下級法院原生效裁判又提起抗訴的,法院應否受理;第二,上級法院受理同級檢察機關的抗訴后,能否指令原審人民法院再審;第三,若上級法院指令原審法院再審后,上級法院或原審法院發現存在或者出現上級法院裁定駁回申請再審情形的,應如何處理。
有一種意見認為,駁回再審申請的裁定也是“原審生效裁判”。法院裁定駁回當事人的再審申請后,只有其上級檢察院可以進行抗訴(包括對原審生效裁判進行的抗訴和對駁回再審申請的裁定進行的抗訴),并由作出駁回裁定的法院或其上級法院進行再審。
另一種意見認為,駁回再審申請的裁定不能成為檢察機關的抗訴對象,檢察機關對原審生效裁判的抗訴不受駁回再審申請裁定的影響。但由于駁回裁定一般都已經對原審生效裁判在認定事實或適用法律等方面是否有錯作了評價,為避免下級法院評判上級法院所作裁判,接受抗訴的法院即作出駁回裁定的法院應當提審此類案件。如果接受抗訴的法院指令原審法院再審后,才發現或者出現本院駁回裁定的,應當撤銷駁回裁定及指令再審裁定,由本院提審。
首先,駁回再審申請裁定是2008年民事訴訟法修改后新出現的一類裁判,其既不是原審程序作出的生效裁判,也不是經再審程序審理作出的再審裁判,不能成為抗訴的對象。理由在于:
第一,因當事人申請再審而進行的審查程序和因檢察機關抗訴而進行的再審程序是兩個并行的程序,法律沒有規定當事人的申請再審權和檢察機關的抗訴權存在著相互排斥的關系,法律也沒有限制在該情形下的檢察機關對原生效裁判的抗訴權;
第二,生效裁判的既判力可以分為形式既判力和實質既判力,只有實質既判力才能約束后來的裁判,駁回再審申請的裁定僅具有程序功能,不能產生實質既判力,確定當事人實體權利義務的仍然是原生效裁判;
第三,根據現行關于審判監督程序的立法精神,在當事人申請再審案件中,人民法院審查其法定再審事由是否存在,并不審查原生效裁判是否應當改判,而抗訴再審案件則需要對原生效裁判是否改判作出結論,兩者針對的內容不一樣,其裁判結果也不會產生矛盾;第四,檢察機關就原生效裁判提出伉訴已經能夠充分行使其法律監督職能,若還能對駁回再審申請的裁定提出抗訴,不但無法律依據,而且極易造成實際操作中的程序混亂。
綜上所述,審理民事抗訴案件的程序性疑難問題產生的根源在于民事抗訴制度本身,要想真正解決民事抗訴制度的程序沖突,還有賴于依據民事訴訟的本質精神,對立法進行科學合理的修改。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了,如果您還有問題,歡迎到律霸網進行在線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女性流產工傷等級如何認定
2021-03-21申請工傷后是否可以起訴侵權人
2021-01-11反擔保成立要什么條件
2021-03-25脅迫婚姻宣布撤銷時可以請求賠償嗎
2021-03-10協議離婚財產分配原則
2020-11-09家暴打青紫是輕傷嗎
2021-02-20武漢購房政策有什么
2020-12-07試用期的長短有什么限制
2020-11-21勞務派遣員工是否可以簽訂競業限制協議
2020-11-13意外傷害保險報銷比例是什么
2021-03-23保險公司的不同形式有哪些
2020-12-30被保險人精神失常自殺,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2-17淺析保險合同糾紛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
2020-12-16“閩連運9503”輪船載貨物保險糾紛案
2021-03-11司機涉嫌犯罪保險公司能否拒賠
2021-02-08被保險人或投保人保戶須知
2021-02-03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繼承嗎
2020-12-27集體土地流轉用于非農建設的條件有哪些
2021-02-05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怎么計算的
2021-03-15舊村改造與普通拆遷一樣么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