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李某等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共同預謀在運輸途中用“倒包換假”的手段,盜竊發往**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氯化鉀肥。被告人李某等人聯系購買了類似氯化鉀的替代物后,在山東省日照港裝貨共計76噸,價值220400元。途中進行“倒包換假”,后二次封包裝車。貨物運送到**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卸貨時,被倉管人員發現二次封包的事實,經臨沭縣產品質量技術監督檢驗所抽樣檢驗,為不合格產品。
【分歧】
本案在定性方面產生以下兩種意見:第一,被告人李某等人在貨物運輸合同過程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欺騙手段,以假換真,騙取**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價值220400元的氯化鉀肥,其行為構成合同詐騙罪。第二,被告人李某等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貨物輸途中采用“倒包換假”的手段,盜竊發往**利公司價值220400元的氯化鉀肥76噸,該行為構成盜竊罪。
【評析】
小編認為,被告人李某等人的行為應當定性為盜竊犯罪。理由如下:一般情況下,區分合同詐騙罪和盜竊罪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在二者互相交織的時候,則需要有一個明確的界限對兩罪加以區分,在詐騙行為和盜竊行為互有交叉的時候,依據法律規定和立法本意,“被害人的財產損失是否由其陷于錯誤認識而自愿處分行為所導致”可以作為區分兩種犯罪定性的重要標準。分析被告人李某等人的獲取手段,是在運輸控制貨物的途中采用秘密方式,以假換真,而后二次封包,運送至被害單位,真氯化鉀占有關系的改變并非貨物所有人**利肥料股份有限公司陷于錯誤認識而自愿交付或者接收,而是在貨物交付運輸以后,被告人李某等人在貨物所有人**利肥料股份有限公司無防備的情況下,采取“倒包”的方式,以假換真,秘密竊取。故竊取行為才是被告人李某等人犯罪目的得以實現的關鍵。類似氯化鉀的假原料所起的作用是為被告人的盜竊行為作掩護,使得盜竊行為發生后不會即時被發現。故被告人李某等人的行為應定盜竊罪,而非合同詐騙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沒合同租房拖欠房租如何處理
2020-12-14申請工傷認定要多久才行
2021-02-27連帶責任一般賠償比例
2020-11-26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內容是什么
2021-01-10離婚后一方過度糾纏一方怎么辦
2021-01-24人事入職交錢合法嗎
2021-01-12是否對所有公司都負競業限制義務
2020-12-07不賠錢解雇員工的方法
2020-11-30商場未盡保障義務是否應當賠償
2021-02-05最高人民法院有權對勞動仲裁期限中止中斷解釋嗎?
2021-01-03集裝箱保險的性質及保險價值是什么
2021-01-19常見的保險合同糾紛案例
2021-02-07什么是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
2020-11-15騙取生育津貼如何處罰
2021-03-17保險合同的效力如何
2020-12-15出車禍后多長時間保險時效過期
2021-03-21土地承包的原則有哪些
2020-12-17農村機動地需要交錢嗎
2020-11-25林地承包多少錢一畝
2020-11-09怎么理解土地承包期再延長三十年不變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