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追認有期限限制嗎
我國《合同法》雖然規定了追認這一法律制度,但是并沒有具體規定追認的方式和時間,筆者認為這是我國現行《合同法》的疏漏之處,應在今后的立法中予以補充,使追認這一制度更易在司法實踐運用。
追認的方式
追認的表示應向特定的第三人或行為人作出,因而,對第三人或行為人以外的其他人的同意表示,不能視為追認。就具體方式而言,追認可以采用明示方式亦可采用默示方式。
一般說來,被代理人應以明示的方式予以追認,如通過語言、文字或其他方法直接進行意思表示,只要能清楚表明被代理人的意思即可,但法律規定用書面形式的,應當用書面形式。追認也可以用默示方式。默示分為作為(特定行為)和不作為(默示),追認在運用默示方式時應當以積極的、肯定的行為,即可以通過本人“作為”推定其真實意思,如被代理人不返還行為人已取得的財產,或者行為人未經被代理人授權而出售被代理人的財產而事后被代理人卻接受了所得款。原則上,沉默不能視為追認,但法律有明文規定的情形除外,如我國《民法通則》第六十六條中規定為“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即是沉默而為的追認。
追認的時間
《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法》第四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確定追認的期限不論對行為人還是相對人來說都是十分必要的,因為該效力待定行為是否有效決定于本人是否予以追認,如果不給本人的追認權以一定期限的約束,就可能發生本人無限期拖延追認,影響盡快確定無權代理行為的法律效力,而有可能使相對人長期處于不穩定的法律關系之中而蒙受損害。然而《合同法》第五十一條僅規定了,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后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并沒有規定權利人追認的時限,這使得民事法律中的效力待定行為缺乏一個統一的時限,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1、無權代理的追認期限為一個月之內;
2、拒認的做出沒有期限的要求,如果被代理人明示追認,就不存在拒認問題;如果被代理人在法定期限內未做表示,期限屆滿后視為拒絕追認,拒認發生法律效力。也就是說,拒認是無須做出口頭表示就可生效的。
3、所謂催告,是指相對人催促本人在合理的一定期限內明確答復是否承認無權代理行為。《合同法》第48條規定:“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可見,相對人有權要求本人必須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催告的意思必須向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作出。如果本人在一個月內拒不作出答復,則應視為承認。在此情況下,可認為本人明知他人以自己名義從事代理行為而不作否認的意思表示,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視為同意。
因無權代理而訂立的合同在本人沒有作出承認之前,其效力處于待定狀態。法律為保護相對人的利益,除規定相對人享有催告權以外,還應允許其享有撤銷權。
4、所謂撤銷權,指相對人在本人未承認無權代理行為之前,可撤銷其對無權代理人作出的意思表示。《合同法》第48條規定:“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可見撤銷必須是在本人沒有作出追認以前作出,且必須通知本人。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后,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合同效力待定怎么追認才有效
一是追認的意思表示向誰作出的問題。
效力待定合同有不同類型,而且每種類型的合同中又有不同的情形,因此追認的意思表示向誰作出也應有所不同。追認或拒絕追認的意思應向誰作出,應堅持兩個標準:
第一,以相對人是否催告為標準。對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和無權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凡是相對人催告的,追認或拒絕追認的意思表示應向相對人作出。相對人沒有催告的,對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所作的追認或拒絕追認的意思表示應分別向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相對人作出。
第二,以追認權人的意愿為標準。對于無權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和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財產而訂立的合同,追認的意思表示可只向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無權代理人作出,也可以只向相對人作出。因為在這兩種情況下,均可以使效力待定的事由歸于消滅,效力待定的合同發生效力。
二是追認的意思表示方式問題。
對此問題,合同法未作規定。采取書面形式還是口頭形式,取決于追認權人。但不管采取何種形式,作出意思表示必須是以明示的方式,且為效力待定合同的相對人所知曉。
三是追認權的行使時間問題。
一般情況下,追認權的行使時間以追認權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效力待定合同存在時開始。在相對人催告的情況下,追認權在催告后的合理期限屆滿時消失。在相對人沒有催告的情況下,追認權何時消滅,合同法沒有規定。應與民法通則中規定的一般訴訟時效相一致,即在追認權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效力待定合同存在之日起2年內不行使,追認權歸于消滅。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講解的關于合同追認需要多久。在合同的整個追認的過程中,是有相關的法律規定時限的,超過這一時期會直接導致追認是無效的,因此在進行合同追認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時限。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的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子抵押貸款需要擔保人嗎
2021-02-07海難救助標的要求
2021-02-11公司增資公司注冊資金的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27一審承認的事實二審不承認怎么辦
2021-03-25交通事故訴訟時效起算時間
2021-01-11把銀行卡借給別人走賬犯法嗎
2020-12-07信用卡違約金上征信嗎
2021-02-25關于商業銀行的擔保規定
2020-12-02企業承包經營合同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07當選業主委員會成員需要符合哪些條件
2020-12-30集資房可享受什么政策
2021-03-01勞務派遣國外生病死亡如何賠償
2020-11-25勞動糾紛訴訟權利
2020-12-13意外險的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1-02-06何謂保險責任和責任免除
2021-01-07人身保險合同怎么寫
2020-12-15投保人身保險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14城鎮居民醫遼保險可以在網上交嗎
2021-01-07不按標準繳納保險如何維權
2020-12-03網絡保險的重要性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