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場要素自由流動的重要性便逐漸顯現出來。法規的不明了和濫用,嚴重制約了合同對交易的促進,也阻礙了市場經濟的正常流轉。于是,現行《合同法》對此作了進一步的明確,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該條款相對于《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既明確了合同法律效力的否定性判定原則,又明確了判定的法律、法規層次。具體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把“行政法規”和“法律”并列,界定了法律的形式層次;二是專門提出了“強制性規定”,排除了任意規范對合同效力的影響。這無疑增加了法律規范的穩定性、預見性和操作性。只是《合同法》中的“強制性規定”是以總結《民法通則》實施的得失為基礎,因而其本質上仍然在于保護社會公共利益。
“強制性規定”的內涵與范圍
在學理上,法律規范可分為強行法和任意法(亦稱強制法與柔性法)。任意法是指只有當事人之間無特定約定時適用、當事人的特定約定得排除或改變適用的規范,基本上涉及的是當事人的個人利益或團體利益。強行法是指不容當事人以自己意思任意變更的、通過國家強制手段來保障實施的規范,涉及的往往是社會公共利益,一般都納入行政法律關系和刑事法律關系。強行法之下又可分為禁止性規定和強制性規定,強制性規定是命令為一定行為的規定,禁止性規定則是命令不為一定行為的規定。顯然,在這里,強行法與強制性規定是種和屬的關系,二者具有從屬關系,強制性規定只是強行法的一部分。所以,不少學者和司法實踐工作者據此認為,“強制性規定”的前置條款是法律和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就是指強行法中的“強制性規定”。這種理解雖然體現了“強制性規定”的本質精神,但忽略了“強制性規定”的內涵和范圍,有一定的片面性。
如前所述,強行法是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的最直接的社會規范,其不僅要求“令行”,即要求當事人必須為一定的行為,而且要求“禁止”,即要求當事人必須不為一定的行為。而《合同法》中的“強制性規定”同樣是以社會公共利益為調整對象,其本意也是要求當事人為一定行為和不為一定行為。所以筆者認為,《合同法》中的“強制性規定”在本質屬性上應與“強行法”同義,其內涵在于保護社會公共利益,其范圍包括法律、行政法規中禁止性規定和強制性規定兩方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B超有漏診醫院不服判
2021-03-16驗資報告費用要給多少
2021-02-17民法宣告失蹤的條件有什么
2021-02-13簽了一年的合同沒到一年可以走嗎
2021-02-20江蘇海門離婚兒童撫養費標準
2021-01-15不繳納工會費還可不可以享受工會的權利
2021-03-10實習期公司有權利處罰員工嗎
2020-12-28人壽保險合同內容和投保理賠
2020-11-25海洋貨物運輸保險中的關系人有哪些
2020-11-29買了自燃損失險,車輛著火了,就一定能得到賠償..
2021-02-20保險合同如何生效
2021-01-21申請人身保險理賠所需資料有哪些
2020-11-27企業投保企業財產綜合險的賠款計算方式
2021-01-13人身保險合同中的變更受益人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5保險經紀人條件資格包括哪些
2021-02-21人壽保險的種類及保險責任
2020-12-28土地出讓繳費流程是什么
2020-11-23房屋距離修建的鐵路多少就會被征收
2021-02-27拆遷的話是戶口分開好還是不分好
2021-02-09拆遷補償安置協議達成后,對方不履行的該怎么辦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