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認為原告提交證據系偽造應該由誰提出鑒定
[案情]:
程某(男)與吳某(女)原系夫妻關系,2008年10月到民政部門登記離婚。2009年10月,吳某起訴程某,要求其償還借款5萬元,同時向法庭提供一份署有二個程某簽名的借條。程某辯稱,該借條上的簽名是其在與吳某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隨意在紙上寫下的,紙條被吳某拿去填寫成了借條,其內容是偽造的,且就常理而言打借條也不會簽上二個名字,故請求法庭予以駁回。庭審中,雙方對借條的真實性存在重大分歧,法官多次征詢雙方的意見,但雙方均認為應由對方提出筆跡鑒定的申請,對此爭持不下。
[分歧]:
被告認為原告提交證據系偽造該由誰提出鑒定申請?
第一種意見認為,原告已經提交了簽有被告姓名的借條,已經完成了初步的證明責任,現在被告否認該借條的真實性,為了還其自身的清白,理應由被告申請鑒定證明該借條的非真實性,才能支持其抗辯的主張,否則被告只是單純的否認,沒有相應的證據,難以產生預期的法律效果。因此,應由被告程某提出筆跡鑒定的申請。
第二種意見認為,該借條雖有被告的簽名,但是被告對借條的真實性予以否認,且該借條存在一定的瑕疵,那么該借條就不能作為有效證據使用。《民事證據規定》第5條規定“在合同糾紛案件中,主張合同關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當事人對合同訂立和生效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故原告的證明責任尚未完成,因此,應由原告吳某提出筆跡鑒定的申請。
[管析]:
小編原則上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一、從訴訟地位來看,原告的舉證責任應較重于被告的舉證責任。
在民事訴訟中,一般情況下應由主張權利存在的當事人對權利發生的法律事實負舉證責任,由主張權利不存在的當事人對權利消滅、妨礙或限制權利的法律事實承擔舉證責任。作為原告,在訴訟開始時就應有訴訟的風險意識,如果案件的要件事實處于真偽不明狀態,這種訴訟風險就理應由原告來承擔。本案中因被告的否認及證據本身存在一定的瑕疵,原告不能完全證明自己主張的借貸事實的存在,故原告仍應當承擔證明借貸事實存在的責任,那么首先應當由原告提出鑒定申請。
二、從待證事實和證據的證明力來看,原告的現有舉證缺乏證明力,應當繼續舉證。
原告應當對其主張的實體法要件事實負舉證責任。原告提供的證據應當具有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即原告應對其提供的借條內容真實、形式和來源合法且與待證事實有關聯負有責任。吳某所提供的借條存在瑕疵導致不能確定該證據的真實性及證明力,由于舉證責任的轉移僅適用于當法官認為主張事實的一方提供的證據已使該事實達到了可信程度之時,故此時原告還需對證據進行補強,證明其所持的借條是真實的。如不能提供其他證據佐證時,原告可以借助科學手段申請作筆跡鑒定,以證明自己所持的借條是真實的和具有證明力的。
三、從證據的安全性來看,由原告提出筆跡鑒定的申請更為合理。
證據一般掌握在權利人的手中,這就需要權利人盡到必要的注意義務,例如妥善保管好證據、保證證據的完整等,若出現諸如無法鑒定等問題,其權利可能無法實現。由原告申請筆跡鑒定,一方面可以保護證據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案件的審理。如果由被告承擔申請對借條的真假進行鑒定的舉證責任,那么就不會促進債權人盡到以上義務,也不利于保證證據的安全,從這方面來看,由原告提出筆跡鑒定的申請更為合理。
在本案中,原告提供的借條因被告的否認及借條存在一定的瑕疵而處于事實真偽不明的狀態,若僅有原告提供的一張借條,其所主張的事實很難在法官心證中達到優勢的蓋然性,那么原告的訴訟請求也就難以得到支持,故應由原告提出筆跡鑒定的申請。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被告認為原告提交證據系偽造應該由誰提出鑒定”問題進行的解答,案件的被告對證據的真實性有懷疑的,應該由原告對證據鑒定提出申請,以確定原告提出的證據是真實的。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公司工作七年無五險一金怎么辦
2020-11-14工傷鑒定申請材料要準備哪些
2021-02-03評估時如何確認知識產權種類
2020-11-19商標侵權是否構成反不正當
2020-11-12民事調解后還可以保全嗎
2020-11-29被贈與有戶口限制嗎
2020-12-07價格上惡意競爭違法嗎
2021-03-21怎么舉報強制拆遷
2021-02-12交通肇事和肇事逃逸罪的區別
2021-01-13私人之間房產抵押如何處理
2021-02-20哪些房地產不設定抵押?
2020-12-08對已解散的公司如何起訴
2020-12-17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1-02-23離婚單位集資房如何分割
2020-11-08把房產贈與給孩子算財產轉移嗎
2021-01-01如何防止二手房中介亂收費
2020-11-30產權人年齡過大可以抵押房產嗎
2021-03-12合同中是否可以加入競業限制
2020-12-13試用期工資不能低于勞動合同的百分之幾
2021-03-03人身保險合同中的受益人如何變更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