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遲延履行利息和遲延履行金的性質
第一,遲延履行利息和遲延履行金具有懲罰性,一是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二是遲延履行非金錢給付義務的,無論是否已給申請執行人造成損失,都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已經造成損失的,雙倍補償申請執行人已經受到的損失。旨在督促被執行人自覺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
第二,遲延履行利息和遲延履行金的適用具有強制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79、293、294、295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24條和今年2月份剛剛出臺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民事判決書中增加向當事人告知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內容的通知》,不但要求執行機構在執行程序中主動適用,而且要求在民事判決書中直接寫明遲延履行利息的條款,不以申請執行人的申請為適用條件。
第三,遲延履行利息和遲延履行金從本質上,是為保證權利人因生效法律文書義務人怠于履行義務而給其造成的損失得到補償,并通過懲罰性補償來督促義務人自覺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的一種制度。但是無論這種懲罰性補償的懲罰性有多么強,其本質都是權利人自己的民事權利,就如同消費者擁有的懲罰性賠償請求權一樣。不過這種請求權不需要審判程序確定,可直接依法律規定確定或在執行程序中確定。
(二)法院不宜主動適用遲延履行利息和遲延履行金
根據前文所述,主張遲延履行利息和遲延履行金的權利純粹屬于當事人自己的民事權利。為了申請執行人的利益,法院主動告知其有權利主張遲延履行利息和遲延履行金是可以的,也是應當的,但是這項權利終究是當事人自己的實體權利,根據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處分原則,應當有當事人自己決定是否行使。有人認為由法院主動適用遲延履行利息和遲延履行金的目的在于對不履行法院判決、裁定的被執行人給予一定的經濟性懲罰,以維護司法權威。這體現了一種超職權主義思想。不應當由它承擔懲罰被執行人的功能,在執行程序中維護司法權威關鍵在于不使有履行能力的被執行人逃避法律義務,而不是主動增加申請執行人的利益主張,而不關心執行標的是否能夠實現。《民訴法》第十三條規定:“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這是我國民事訴訟法對處分原則的直接規定。按照處分原則,凡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自由支配自己的權利,既可以行使,也可以放棄;而處分的權利,既包括實體權利,還包括程序的訴訟權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賠償金的分類和解釋
2021-03-04民航行政機關行政賠償方式
2021-02-14連帶責任多久可以撤銷
2021-03-08訴訟保全可以保全哪些財產
2020-12-31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手續是怎樣的
2021-01-19即期匯票與支票的區別
2021-03-14看守所人犯的近親屬病重,可以回家探視嗎
2020-11-23代寫遺囑有什么規定
2021-02-25交通事故誤工費需要哪些證明
2020-12-12公司同城搬遷離職是否有賠償
2021-02-21再婚者可否繼承前妻的遺產
2020-12-16辦理房產贈與必須雙方去現場嗎
2021-03-24入職時信息欺瞞可以不發工資嗎
2021-01-25試用期隨意辭職要賠償用人單位嗎
2020-11-16公司裁員沒有提前一個月通知怎么賠償
2021-02-22解除勞動關系引發勞動糾紛
2021-02-27勞動爭議處理機關是如何處理因養老保險而引起的勞動糾紛
2020-12-07意外保險哪些人不理賠
2021-03-09保險人在理賠時應注意什么
2021-01-30新保險法細化車險理賠時效涉及的問題有什么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