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違約要不要賠償擴大的損失
案情介紹:合同雙方都違約怎么辦
2009年2月4日,原被告公司之間簽訂一份購銷合同,約定原告向被告購買223。8萬元的鋼材,全部貨物于2月20日之前交貨。原告于2月9日向被告支付貨款200萬,但被告未按合同約定交付全部貨物。同年2月25日,原告又于第三方簽訂買賣合同,合同約定由原告向對方出售總價款為243.96萬元的鋼材,數量、規格均與原被告2月4日簽訂的合同一致,但兩份合同直接的價差為20.16萬元。
原告向法院起訴稱,因被告未能按約交付鋼材,致使其無法向第三方交貨,被告的違約行為實際給原告造成了經濟損失15萬元,請求法院判令被告賠償原告這部分可得利益的損失。
被告辯稱,原被告訂立的合同約定的交貨時間為2月20日前,原告于2月25日在明知被告未能供貨的情況下仍與第三方訂立供貨合同,基于該合同產生的可得利益損失是因為原告的故意行為造成呢個的,該損失責任應由原告自己承擔。
法院判決:合同違約方不賠償擴大的損失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原被告之間在09年2月4日成立的合同關系中均有違約行為。但在一方違約后,另一方依法負有減輕損失的義務。按照此義務,被告違約后,原告應當采取錯失,防止損失的擴大,而不得采取不合理的行為促使損失擴大。被告至09年2月25日未按約交貨,作為09年2月20日即可依合同受領貨物的買房,原告在明知被告違約行為的情況下,仍與第三方簽訂轉賣合同,設定自己的對待給付義務。該行為違反了合同法所規定的減損義務,對于由此擴大的損失,原告不得要求物資公司賠償。因此,法院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
律師說法:合同違約是否賠償擴大的損失
《合同法》第119條規定:當事人一方違約后,對方應當采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采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該規定即為減損歸責,減損義務是法律為促進誠信、維護公平而課以賠償權利人的一項義務,也是對損害賠償責任范圍的限制。
該義務內容既包括積極作為,采取措施防止損失擴大,也包括消極的不作為,以避免造成新的損失。作為企業方,應加強法律意識,哪怕在對方違約的情況下,己方也還是要承擔一定的減損義務,如企業在對方違約后,避免損失擴大的意識不強的話,很可能最終由自己來承擔不必要的損失。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合同違約要不要賠償擴大的損失”問題進行的解答,合同法規定,合同一方當事人違約后,另一方應該采取措施防止損害的擴大,如果損害擴大的,不得要求賠償擴大的損失。如果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參加人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24口頭雇傭關系合法嗎
2021-03-11交通肇事糾紛中,律師費可由保險方承擔嗎
2020-11-15合同部分履行定金怎么退
2021-03-20監視居住的場所在哪里
2020-11-11女方扔下哺乳期孩子違法嗎
2021-02-09單位集資房轉讓合同范本
2021-02-25伯父贈與房產給侄兒怎么交稅
2021-02-23集資房如何辦理可上市產權
2021-03-21勞務合同書和入職協議有什么區別
2021-01-08同居有經濟補償嗎
2021-02-13如何認定勞動關系?
2020-12-02雙方當事人在發院達成調解協議 一方不履行咋辦
2020-11-29保險公司的除外責任有哪些
2020-12-01公司裁人是按照交的保險賠償嗎
2020-12-23企業固定資產保險賠償如何計算
2021-03-20貨物掉落砸傷交強險拒賠合理嗎
2020-12-12保險投保人與受益人有什么異同點嗎
2020-11-24土地互換糾紛上訴答辯狀怎么寫
2021-01-21征收中的“拆遷補償方案”究竟能不能訴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