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證據問題,精神損害是無形的主觀的,存在證明困難;2.計算問題,精神損害難以量化;3.懲罰性賠償,判付精神損害賠償無異于對無異處于懲罰性賠償;4.風險承擔,違約導致精神損害的風險應由受害人承擔;5.可預見性,一般合同尤其是商事合同中違約導致的精神損害不在當事人考慮范圍之內;6.一般政策之考量,違約精神損害的賠償,將使違約方的責任模糊不清,隨著受害方的主觀感受而不斷波動
自然人死亡后,其近親屬因下列侵權行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一)以侮辱、誹謗、貶損、丑化或者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譽、榮譽;
(二)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隱私,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隱私;
(三)非法利用、損害遺體、遺骨,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遺體、遺骨。
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因侵權行為而永久性滅失或者毀損,物品所有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人格權利遭受侵害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后果,受害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形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當事人在侵權訴訟中沒有提出賠償精神損害的訴訟請求,訴訟終結后又基于同一侵權事實另行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自然人因侵權行為致死,或者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遺體遭受侵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列其配偶、父母和子女為原告;沒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可以由其他近親屬提起訴訟,列其他近親屬為原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子追尾后逃逸負怎么責任
2021-03-03非法行醫罪與醫療事故罪怎么區分
2021-02-12工資多發了不退要怎樣解決
2020-11-15民間借貸超過了訴訟時效怎么辦
2020-11-30拘留分哪幾種
2021-03-17怎么查第三方支付牌照
2020-11-17合同解約定金退還時間是多久
2020-12-15直行道左轉怎么處罰
2020-12-25交通事故復核有什么后果
2021-01-31銀行卡被公安凍結銀行能解除嗎
2021-01-09公司在上海股交中心掛牌是否影響其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
2021-01-09侵權行為與無因管理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10交通事故放車協議
2021-03-16保密協議與競業限制協議的區別
2021-01-30如何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14解除合同賠償金算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1-02-04拖欠農民工工資單位沒錢怎么辦
2021-03-10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初探
2021-01-25車險新規:車險費率改革后,這些情況也納入責任賠償范圍
2021-02-14在保險公司掛職有危險嗎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