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及其相關解釋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釋頒布替換。
一、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我國法律承認合同解除與損害賠償并存。民法通則規定:“合同的變更或者解除,不影響當事人要求賠償損失的權利。”本條規定,合同解除后,有權要求賠償損失。這樣規定的理由是:
1.合同解除不溯及既往的,如果只是使未履行的合同不再履行,不得請求賠償損害,那么一方當事人因另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合同或者不適當履行合同受到的損害就無法補救。
2.合同解除溯及既往的,如果只是恢復原狀,那么非違約方訂立合同所支出的費用,因相信合同能夠履行而作準備所支出的人力、物力,以及為恢復原狀而支出的費用就得不到補償。
3.在協議解除合同的情況下,一方當事人因解除合同受了損失,如果獲利的一方不賠償對方當事人因解除合同受到的損害,不符合公平原則。水路貨物運輸合同實施細則規定:“貨物發運前,承運人或托運人征得對方同意,可以解除合同。承運人提出解除合同的,應退還已收的運輸費用,并付給托運人已發生的貨物進港短途搬運費用;托運人提出解除合同的,應付給承運人已發生的港口費用和船舶待時費用。”
4.在因第三人的過錯致使合同不能履行而解除的情況下,債權人不能直接向第三人主張權利,如果債務人不承擔解除合同的賠償責任,他要么不向第三人主張權利以彌補債權人的損失,要么自己獨享主張權利后而取得的利益,使債權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因此,合同解除后,確因一方的過錯造成另一方損害的,有過錯的一方應向受害方賠償損害,不能因合同解除而免除其應負的賠償責任。
二.合同解除后是否都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解除合同后是否都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可以分別不同情況:
1.協議解除合同的,當事人在協議中免除了對方損害賠償責任的,協議生效后,不得再請求賠償。
2.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一般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在不可抗力發生后,應當采取補救措施減少損失擴大而沒有采取的,應對擴大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3.一方當事人因他方根本違約或者經催告仍不履行義務而解除合同的,如果解除只向將來發生效力,違約方應當賠償另一方因違反合同受到的損失;解除如果溯及既往,違約方應當支付受害方因訂立合同、準備履行合同和因恢復原狀而支出的費用。
上述內容就是小編針對解除合同后的法律后果是如何的問題給大家帶來的解答。在此,小編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合同解除后并不當然就會涉及到損害賠償的問題,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分析。如果您在處理合同解除方面遇到了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小編建議您可以委托我們律霸網的專業律師幫助您解決問題,他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處理技巧
2021-02-26110可以舉報騷擾電話嗎
2021-02-22勞動糾紛債權能否轉讓
2021-03-06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能贈與嗎
2020-11-28集體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范本是怎么樣的
2021-02-05強制執行申請書
2021-02-16女方協議離婚共同財產分割、子女撫養權、債務分擔怎么寫
2020-11-16聘用制解除合同多久
2021-03-07單位辭退多久給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04競業限制糾紛屬于勞動爭議嗎
2020-11-28村民與村企業能否形成勞動關系
2021-01-13新《集體合同規定》注重對女職工特殊保護
2020-12-10人壽保險理賠都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03-25交通意外險何時不理賠
2021-02-27哪些情況產品質量責任險不負保險責任
2020-12-01汽車投保的技巧
2021-02-14國際貨物保險之海上貨運保險合同的程序
2020-11-292020最新人身保險新傷殘標準是什么
2021-01-09保險理賠中對哪些事情要進行監督檢查
2021-03-18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