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法律當中規定的名譽權指群體嗎?
民事法律當中規定的名譽權不一定指群體,也包括個人。具體侵犯名譽權的形式包括以下幾種:
1、侮辱
侮辱是指故意通過言語、文字或者行為舉止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行為的主觀狀態應當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行為舉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
禁止用侮辱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以書面、口頭等行使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2、誹謗
誹謗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散布有關他人的虛假事實,導致他人名譽降低或者毀損的行為。誹謗的主觀狀態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虛假事實散布開來的方式在文學作品中故意使用他人真實姓名,或者未寫明原告的真實姓名和地址,但對人物特征的描寫有明顯的指向或者影射他人,小說內容存在侮辱、誹謗情節,致其名譽受到損害的,作者和出版社均可能構成對名譽權的侵犯。
3、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
有關機關和組織編印的僅供領導部門內部參閱的刊物、資料等刊登的來信或者文章,當事人以其內容侵害名譽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機關、社會團體、學術機構企事業單位分發本單位、本系統或者其他一定范圍內的內部刊物和內部資料,所載內容引起名譽權糾紛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新聞單位根據國家機關職權制作的公開的文書和實施的公開的職權行為所做的報道,其報道客觀準確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其報道失實,或者前述文書和職權行為已公開糾正或拒絕更正報道,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因提供新聞材料引起的名譽糾紛,認定是否構成侵權,應區分以下兩種情況:
(1)主動提供新聞材料,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2)因被動采訪而提供新聞材料,且未經提供者同意公開,新聞單位擅自發表,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對提供者一般不應認定為侵害名譽權;雖系被動提供新聞材料,但發表時得到提供者同意或者默許的,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
消費者對生產者、經營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或者服務質量進行批評、評論,不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但借機誹謗、詆毀,損害其名譽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新聞單位對生產者、經營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或者服務質量進行批評、評論,內容基本屬實,沒有侮辱內容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其名譽權;主要內容失實,損害其名譽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其名譽權。
二、被侵犯名譽權該怎么辦
凡敗壞他人名譽,損害他人形象的行為,都是對名譽權的侵犯,行為人應負法律責任。公民的名譽權受到侵害了,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現實生活當中,對于名譽權如果進行侵犯,肯定在主觀當中是存在著故意捏造事實或者散布虛假的事實導致他人在社會當中的評價受到影響。在這種情況之下,是可以通過向法院訴訟方式要求對方賠償損失,并且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侵犯名譽權律師函怎么寫
名譽權糾紛訴訟請求需要什么證據?
公司能否提起名譽權訴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援助的前提有哪些
2021-02-18醫院漏診應否承擔民事責任
2021-03-07疫情期間私人企業要求上班違法嗎
2021-02-18涉外離婚子女撫養問題的解決,孩子撫養費有哪些標準
2021-02-09股份有限公司退休年齡有限制嗎
2021-03-07著作權糾紛案件的訴訟時效
2020-12-08擔保公司和反擔保人指什么
2021-03-06違法行為人居住地管轄是怎么規定的
2021-03-13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的法律規定
2021-03-17拖欠銀行貸款無力償還會坐牢嗎
2020-12-17交通事故全責賠償和標準
2021-03-15軍人撫恤金可以定期發放嗎
2021-03-19個人信用破產能出國嗎
2021-02-10對公賬戶變更法人流程有哪些
2021-01-25員工不想與單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單位該怎么辦?
2020-12-02符合條件的職工是否可以申請變更無固定期的合同
2020-12-12員工未辦理離職手續勞動關系是否還存續
2021-03-23意外險包括火災嗎
2020-12-21航班取消怎么賠償
2021-03-13妻子代簽的名這份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