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譽權的侵權表現:侮辱
侮辱是指故意通過言語、文字或者行為舉止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行為的主觀狀態應當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行為舉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
《民法通則》第101條后端規定,禁止用侮辱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民通意見》第140條規定,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捏造事實公然籌劃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以書面、口頭等行使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二、名譽權的侵權表現:誹謗
誹謗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散布有關他人的虛假事實,導致他人名譽降低或者毀損的行為。誹謗的主觀狀態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虛假事實散布開來的方式。
《民法通則》第101條后段規定,禁止用誹謗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三、名譽權的侵權表現: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
新聞單位根據國家機關職權制作的公開的文書和實施的公開的職權行為所做的報道,其報道客觀準確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其報道失實,或者前述文書和職權行為已公開糾正或拒絕更正報道,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因提供新聞材料引起的名譽糾紛,認定是否構成侵權,應區分以下兩種情況:
1、主動提供新聞材料,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2、因被動采訪而提供新聞材料,且未經提供者同意公開,新聞單位擅自發表,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對提供者一般不應認定為侵害名譽權;雖系被動提供新聞材料,但發表時得到提供者同意或者默許的,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
侵犯他人名譽權,主要是想達到降低對方社會評價的目的。侵權人通過語言、文字等形式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屬違法行為,受害人可以因此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侵權人承擔相應的損失。而從名譽權侵權的表現形式來看,如果達到嚴重程度,那么有可能認定構成侮辱罪、誹謗罪。
侵犯名譽權起訴狀格式
侵犯名譽權律師函怎么寫
網絡侵犯名譽權異地起訴可以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房二賣”的法律后果和糾紛的處理原則
2021-02-12房屋轉讓協議書合法要件
2021-01-19農民誤工費賠償標準是如何的
2021-03-06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中的證明標準和證明責任是什么
2021-01-01業主要求罷免業主委員會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17購房有什么可能會遇見的陷阱
2021-03-18房產中介欺詐行為如何應對
2021-03-17待崗期間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0-12-16勞務外包的好處
2020-11-21人壽保險多長時間生效
2021-02-24建筑工程保險的性質及其特點有哪些
2021-01-16繳費期對保單利益有影響嗎
2021-02-18保險合同的解除權如何行使
2021-02-04保險經紀人管理辦法有什么規定
2020-11-08人身保險受益權的喪失
2020-11-24食堂承包合同怎么寫
2021-01-31房屋沒有門窗拆遷賠償嗎
2021-02-10拆遷對小企業的影響有哪些
2021-02-13廣東農村房屋拆遷補償價格
2021-02-19寧波農房未過戶遇拆遷怎么辦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