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規定什么算是侵犯名譽權?
1、行為人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并為第三人知悉。侵權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行為。所謂侮辱是指以語言或行為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既可以以口頭方式進行,也可以以行為方式進行。其表現形式是將現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損于人的社會評價的事實擴散、傳播出去,以詆毀他人的名譽,讓其蒙受恥辱,可以稱之為“以事生非”。
2、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從法理上講,對于公眾人物提起的名譽侵權之訴,在主觀過錯方面的考察,應當以行為人是否具有實際惡意為標準,沒有實際惡意的行為,即使確實損害了公眾人物的名譽,也不應認定為侵權。這種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他人名譽的損害,仍然積極追求這種結果的發生。情節嚴重的,將會構成侮辱罪或誹謗罪。過失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他人名譽的損害,但由于疏忽大意或過于自信等而使損害后果發生。比如醫院未經患者同意,無意中公布了患者患有淋病、梅毒、麻風病或艾滋病等病情信息,使患者名譽受到損害。無論故意或過失,只要侵權人在主觀上有過錯,并在客觀上造成他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即屬于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
3、被侵害的對象應當是特定的人。所謂特定的人是指某個具體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沒有特定的人,則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謂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學作品在描寫中對特定的人進行了侮辱或誹謗,雖然使用的是代號或假名,但讀者一看便可知曉其所指的對象是誰,這顯然不能因其使用代號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權。因此,如果所指定的對象是特定環境、特定條件下的具體人,即使沒有指名道姓,同樣可以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
4、在后果上,侵權人的行為對受害人的名譽造成了較嚴重的損害,使受害人感覺到一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或心理負擔,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創傷。必須強調的是,這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心理負擔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須是客觀實在的東西,而不是受害人主觀上的一種感受。也就是說,某人的名譽僅僅指公眾對其的社會評價,而不是該人對其內在價值的自我評價。因此,行為人的某些行為如果沒有造成受害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則不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
二、侵害名譽權的責任
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可以書面或者口頭方式進行,內容須事先經人民法院審查。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范圍,一般應與侵權所造成的不良影響的范圍相當。
公民、法人因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的,侵權人應該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公民一并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給與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后果等情況酌定。
侵害名譽權的行為發生后,當事人可以根據相關表現形式對相關情況進行處理,涉及到侵犯名譽權的責任應當根據法律規定的方法進行處理,一般情況下應當停止侵害并賠禮道歉,如果造成了經濟損失的,還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具體情況結合實際而定。
侵害名譽權糾紛
侵害名譽權賠償損失包括哪些?
侵害名譽權打官司需要繳納多少訴訟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漢堡王用過期食材,雞腿排保質期隨意改,消費者如何維權
2021-02-19公司章程能否對股東會的召開方式進行規定
2021-01-20首付分期簽了借款協議還能退房嗎
2021-02-27吸毒又販毒怎么判
2020-12-09非直系親屬能贈予嗎
2021-01-07遺囑人如何自己寫遺囑,遺囑人如何找人代寫遺囑
2020-11-12離婚案是簡易程序還是普通程序
2021-01-18公證遺產之后可否不繼承轉賣
2021-02-03貴州煤礦7人遇難,公司應賠多少
2021-01-02框架合同是否需要約定有效期
2021-02-23個人銷售住房是否繳納印花稅
2021-03-09勞動合同到期解雇有沒有賠償標準
2021-03-24企業停產職工離職的經濟補償
2021-02-16公司勞務分包給個人合法嗎
2020-12-29不服從公司安排被辭退有沒有補償
2020-11-11新勞動法被辭退怎么賠償
2020-12-14保險合同解除的特征是怎樣的
2020-11-20法律對保險合同的主體資格的要求有哪些
2020-12-17倉儲物的保險賠償金及保險代位求償權的案例分析
2021-01-17案例 旅游安全事故應明確旅行社責任險理賠范圍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