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毀壞財物罪鑒定報告無實物怎么處理?
對于贓物已滅失的財產犯罪,已無法就實物本身進行鑒定,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條第(五)項規定:“被盜物品已被銷贓、揮霍、丟棄、毀壞的,無法追繳或者幾經轉手,最初形態被破壞的,應當根據失主、證人的陳述、證言和提供的有效憑證以及被告人的供述,按本條第(一)項規定的核價方法,確定原被盜物品的價值。”該條指明了無實物估價的常見依據和資料,也即失主、證人的證言、有效憑證以及被告人的供述。但是上述依據并不全面,同條第(七)項還規定:“銷贓數額高于按本解釋計算的盜竊數額的,盜竊數額按銷贓數額計算。”既然在能夠確定物品實際價格的場合都可以按銷贓數額計算盜竊數額,那么在不能確定物品實際價格的場合,就更可以按照銷贓數額定罪量刑了,因此對于贓物已滅失的案件,還可以根據銷贓價格確定犯罪數額。 而且,上述司法解釋僅僅規定了估價的方法和依據,并沒有明確證明的曜跡布疵揮謝卮:對于已滅失的贓物,需要具備什么程度的證據規格才得以確定價格呢?有一些案件,雖然被害人對物品的數額和價值言之鑿鑿,但是并無其他證據佐證,被告人要么矢口否認要么避重就輕,如果遵循罪疑唯輕的原則就低不就高,被害人往往難以接受。有意見認為,相對于犯罪行為而言,對于犯罪數額的證明標準不妨適當放寬。誠然,如果犯罪數額的確定只涉及量刑的輕重,那么贓物價值的計量自不必過于嚴苛。但問題是,財產類犯罪的數額在我國不僅是量刑的標準,也是定罪的依據,故對數額的證明還是應該“高標準、嚴要求”,達到排除合理懷疑的程度。 在有實物的情況下,實物本身就是鑒定的直接資料,而在實物已經滅失的情況下,物品的品名、新舊等情況就要根據相關證據來加以判斷,問題在于判斷的主體是估價機構還是司法機關呢?如果承認司法認知和估價鑒定各自具有不同的職能定位和專業特點,那么就應當遵循“證據的判斷交給司法機關,價格的判斷交給鑒定機構”的原則。但是實踐中出現了估價機構代行司法職能的現象,例如相當多無實物估價的鑒證報告中都提到:“由于鑒證標的已滅失,價格鑒證人員未能進行現場勘察,有關該標的情況及數據的描述均以委托方提供的詢問筆錄及相關證據資料為依據。”筆者認為,鑒定人員直接根據原始證據資料判斷物品的狀況和價值有越俎代庖之嫌,不僅有損鑒定的合法性,而且鑒定結論也容易失真,例如在證據存在矛盾的情況下鑒定人員對證據的采信就有可能違反訴訟證明的原理。所以,正確的做法應當是先由司法機關向鑒定機構了解無實物估價需要哪些參數(例如物品的品名、款型、新舊等),然后通過審查判斷證據確定上述參數并提供給鑒定機構,再由鑒定人員根據依法確定的參數估算價格。此外,前一個訴訟階段作出的估價鑒定到了后一階段如果遭遇非法證據排除,從而導致鑒定參數必須重新確定的話,后一階段的司法機關應當根據新的法律事實重新委托鑒定。
對于無實物的故意損害財產罪的話,首先是根據受害人的證詞來進行判斷。如果對案件的偵查或者是犯罪嫌疑人的量刑有重大的相關影響的話,那么會對其進行相關程度的鑒定和審查判斷。這樣會對調查有一定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如何界定故意毀壞財物罪
故意毀壞財物罪的認定標準是什么
故意毀壞財物罪處罰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動產質權人的權利與義務是什么
2021-03-01立約定金后未簽合同怎么賠
2021-02-15五保戶的監護人是誰
2021-03-09出軌生子財產怎么處理
2021-03-03單憑微信聊天記錄可以立案嗎
2021-03-17如何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
2020-12-10收養協議是否適用合同法
2021-03-124歲寶寶在超市跌倒了誰的責任,法律是怎樣規定的
2021-02-18小孩在商場受傷怎么理賠,有哪些相關規定
2021-01-05最新房地產法
2021-01-03離職補償金如何能獲得
2021-02-16實習證明范文模板
2021-01-15人壽保險的類型和條件有哪些
2021-03-20人身保險受益人需要承擔義務嗎
2021-02-25海上保險合同保險標的規定
2021-03-16無證駕駛致人傷亡保險公司應依法賠償
2021-03-11失業保險基金是專款專用嗎
2021-01-10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利與弊
2021-01-12土地承包的經營權糾紛如何處理
2021-01-03土地轉讓收費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