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中規定的訂立合同的形式包括了書面、口頭以及其他形式,而其他形式主要就是采取電子方式簽訂合同。但對于一些特殊的合同,可能在訂立形式上面有特殊的規定。那大家知道勞動合同訂立的形式具體是什么嗎?如果你不清楚的話,可以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一、勞動合同訂立的形式具體是什么
勞動合同的訂立一般應當采用一定的形式。《勞動法》第19條規定,勞動合同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勞動合同法》第10條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1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由此可見,我國法律規定勞動合同的訂立應以書面形式。
但是沒有采用書面形式訂立的勞動合同是不是不能成立或者是無效呢?應該看到的是,首先,勞動合同是雙方當事人意思自治的產物。只要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就能夠成立勞動合同,而書面形式只是作為成立勞動合同的證據存在,證明雙方當事人訂立了勞動合同。
二、合同訂立過程中的責任
締約的各方當事人基于相互信任,花費時間、精力和金錢進行合同的談判,雙方都應該誠實守信,負有法定的誠信義務。協商成本是合同所必須的,最后達不成協議,也是可以預料和常態的風險,但是如果是非正常的惡意磋商(具有過錯),導致合同不成立、無效或者被撤銷,那么不誠信的當事人就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上稱之為締約過失責任。
《合同法》第42條規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三)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合同法》第43條規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無論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該商業秘密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根據我國法律中的規定,勞動合同訂立的形式只能是書面的,也就是說如果此時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采用口頭方式訂立合同,那么該合同也是無效。當然,如果單位不按照規定時間與勞動者簽訂合同的話,這樣的行為更是不行,需要對勞動者做出兩倍工資的賠償。
沒簽勞動合同辭職后老板不發工資怎么辦?
沒簽勞動合同怎么索賠
是否可以同時簽兩份勞動合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補償計算公式是怎樣的呢
2021-02-12交警行政復議有用嗎
2021-01-06農民誤工費賠償標準是如何的
2021-03-06涉外離婚爭取撫養權有哪些規定
2021-01-022020年繼承不用公證了嗎
2021-01-26申請法律援助的流程
2020-12-10訂婚后女方不想結婚男方能否搶婚
2021-03-23后媽能告繼子不贍養嗎
2020-12-18超市倒閉,促銷員有補償嗎
2021-01-25房產抵押法律風險分析
2020-12-28勞務承攬與勞務外包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1保險合同成立超過兩年隱瞞病情能獲得賠償嗎
2021-01-07保險事故中“第三者”的認定
2021-03-15貨車超重出事故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0-12-20出了車禍保險最多賠多少
2021-02-17城鎮居民醫遼保險可以在網上交嗎
2021-01-07保險利益原則有哪些
2020-11-12被保險人法律地位研究
2020-11-15賠款準備金 ClaimReserve
2020-11-28煤礦建筑安裝工程承包合同范本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