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智能的侵權責任該如何界定
從現行法律上看,侵權責任主體只能是民事主體,人工智能本身還難以成為新的侵權責任主體。即便如此,人工智能侵權責任的認定也面臨諸多現實難題。侵權發生后,誰是人工智能的所有者,就應當由誰負責,在法律上似乎并不存在爭議?!叭欢斯ぶ悄艿木唧w行為受程序控制,發生侵權時,到底是由所有者還是軟件研發者擔責,值得商榷?!?/p>
與之類似的,當無人駕駛汽車造成他人損害侵權時,是由駕駛人、機動車所有人擔責,還是由汽車制造商、自動駕駛技術開發者擔責?法律是否有必要為無人駕駛汽車制定專門的侵權責任規則?這些問題都值得進一步研究。
現實中,人工智能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可能更多涉及危險責任或無過錯責任。例如無人駕駛汽車致害,無論從產品責任還是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上看,都可以適用無過錯責任。但未來需要考慮的是,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其本身是否屬于高度危險作業(如無人機),從而決定了是否適用高度危險作業致害責任。
二、侵權責任構成要件
第二條?【保護范圍】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第六條?【過錯責任原則】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1、行為的違法性。是指行為人實施的行為違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規定或強制性規定。
2、損害事實的存在。既包括對公共財產的損害,也包括對私人財產的損害,同時還包括對非財產性權利的損害。
3、因果關系。不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也就是說,引起損害事實的發生是由于不法行為的實施,如果損害事實并非不法行為的實施所致,則不構成侵權。
4、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過錯是侵權行為構成要件中的主觀因素,只要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無論其是故意還是過失,是一般過失還是重大過失都應承擔賠償責任。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人工智能的侵權責任該如何界定”所進行的解答,人工智能的具體行為受程序控制,發生侵權時,到底是由所有者還是軟件研發者擔責,值得商榷。如果大家還想了解其他法律知識,律霸網還提供了專業的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再次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個體戶和公司的區別有哪些
2021-01-08電子商務過程中爭議如何解決
2021-02-13離婚后辦理房屋轉移登記要什么材料
2021-03-10出軌證據有哪些
2021-01-13二婚老人繼子撫養還是親子撫養
2021-03-09醫療事故賠償行政調解申請書
2021-03-14輕微撞車逃逸扣12分后多久能重考駕照
2021-01-07婚姻法關于離婚協議法律如何規定
2020-11-18哪些證據需要保全
2020-11-27農村征地對于沒有住房的村民怎么安置
2021-03-26勞動糾紛調解需要幾天
2021-01-29家庭財產保險中被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0-11-24無證駕駛人致人受傷保險公司是否應擔責?
2021-03-26保險公司緣何敗訴
2021-03-26交通事故法院判決后保險公司會提起上訴嗎
2021-03-11保險法規定沒有受益人的情形具體包括哪幾種
2021-02-13關于國家鼓勵開荒地的政策
2021-01-11掛靠經營和內部承包
2020-12-12土地轉讓到期怎么收回
2021-03-13土地出讓需繳納稅費嗎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