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民法上遲延承諾是指受要約人作出的承諾超過承諾期限到達要約人。我國現行的合同法二十八、二十九條對遲延承諾的法律后果有如下規定:
第二十八條受要約人超過承諾期限發出承諾的,除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該承諾有效的以外,為新要約。
第二十九條受要約人在承諾期限內發出承諾,按照通常情形能夠及時到達要約人,但因其他原因承諾到達要約人時超過承諾期限的,除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因承諾超過期限不接受該承諾的以外,該承諾有效。
分析:
這兩條共同關注的是什么?是遲延承諾。對于要約人來說,他所面對的現實結果是遲到的承諾。
而這兩條的差別在哪里?是原因和與之相應的法律后果。基于不同的原因會產生不同的法律后果。對于承諾在期限內發出按照通常情形能夠及時到達要約人,但由于其他原因超過承諾期限送達的需要要約人主動、及時地采取作為或不作為的行動來交易或者保全自己的利益。而對于超過期限發送的承諾,除非要約人主動、及時通知受要約人有效外統統歸于無效。二十九條看似沒有什么問題,但聯系著二十八條看,其對權利義務在雙方之間的劃分時不公平的不符合常理的。
理由:
首先我們來類比生活中相似的場景:小唐約小王下午六點在橋上見面,一看時間都六點半了小王還沒有來。這時候是先該小王解釋他來遲的原因呢?還是先是小唐自己主動、及時查明小王遲到的原因并根據小王遲到的具體原因及時作出行動?顯然,按照我們通常的邏輯,對于小唐來說不管怎樣都是小王遲到了,小唐沒有任何過錯。但現在類比二十九條就是給小唐附加一個自己主動查明小王來遲的原因并作出相應行動的義務,
然后我們依照二十八和二十九條來設想這樣一個案例。甲向乙發出要約說杯子5塊錢賣給乙,要約期限截止到1月10日,乙收到了要約之后作出了回應,分下面兩種情況:
(1)乙在1月10日后回信給甲,信延遲到達。此時若甲不作為則合同不成立。
(2)乙在1月10日前回信給甲,但由于其他原因信延遲到達。此時相對于情況(1)若甲不作為則合同成立。對于甲來說同樣是遲到的承諾,自己的不作為會導致截然不同的法律后果,這不是就給了甲一份隱含的義務嗎?即自己查明承諾遲到的原因,并根據延遲的原因作出相應的行動保護自己的利益。這種情況下是該乙向甲解釋為何延遲到達的原因,還是該甲在面對一份超期的信時自己主動查明遲延的原因并及時采取行動更為合理?
為什么同樣的遲延承諾會單方面給要約人帶來如此截然相反的法律后果?問題到底出在了哪里?
深度分析:
遲延承諾,只是一個事件亦或之一個現象。相同的現象可能出自不同的原因。所以如果我們要求只知道(僅有義務知道)現象的一方要根據現象后的原因、現象后的本質即時做出行動。那便給他們附加了隱性的查明現象之后原因的義務。這明顯是不公平的。
結論:我國合同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的權利義務內容存在劃分不公平的問題。二十八、二十九條在一些情況下會發生法律試用沖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剛租的房子能轉租嗎,房屋轉租有哪些風險
2021-03-07匿名舉報誣陷怎么處理
2020-12-12發包方可以保存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嗎
2020-11-10怎么看匯票是否附有追索權條款
2021-03-12承攬合同的責任怎么承擔
2020-11-17離婚調解怎么進行
2021-01-05放棄繼承權的決定可以自行撤銷嗎
2020-12-22以前的贍養費能主張嗎
2021-03-21中間人拿好處費違法嗎
2021-01-27私人建筑合同如何擬定
2020-12-23提供虛假學歷入職違法嗎
2021-01-21公司倒閉法人有什么責任
2020-12-05試用期想離職公司不肯怎么辦
2021-02-27勞務外包營改增如何繳納
2020-11-20申領失業補助金從什么時候可以領
2020-11-21旅游意外險怎么賠付
2021-02-18車險續保押金是不是必須繳納
2021-03-19保險人對免責條款未履行提示說明需要承擔什么后果
2021-01-28壽險理賠糾紛的快速解決途徑
2021-03-18肇事罰單保險公司報銷嗎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