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補償款分配人員的資格如何認定
有資格才有權利。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有無是判斷土地補償分配問題的核心。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標準主要有三種。一是以是否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常住戶口為標準。二是以戶口和是否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長期生產、生活為標準。三是以是否與本集體經濟組織形成事實上的權利義務關系及管理關系為標準。
目前,我國法律、法規對該問題并未做統一規定,各地的具體做法也不盡相同。這里總結不同情況,歸納如下:
(1)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農村村民外出務工、經商的情況逐年增加,這些人在未喪失成員資格前,仍然是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
(2)農村戶口的大、中專在校學生。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大中專在校生一般會將戶口從原居住地遷至學校。雖然沒有了常住戶口,但這些學生仍然以原集體經濟組織農村土地為基本生活來源。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應當保留其成員資格。畢業后在外工作、有生活來源的,雖然未將戶口遷往其工作所在地,但不應當以戶口在農村確認其分配資格。
(3)因婚姻關系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之間流動的人員。已進入本集體經濟組織實際生產、生活,但常住戶口還保留在原集體組織所在地的人員應當認定其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4)新出生人口。因其未辦好戶口手續或雖然已辦好戶口手續但未分得責任田而決定不分配的,我國民法規定:民事權利能力始于出生,因此不能以其戶口手續未辦好而拒絕分配,只要能確認征地補償費產生于其出生之后,就應當認定其分配資格。
(5)超生子女。只要該子女的落戶合法且經過有關行政部門處理的,應享有本村村民的同等待遇。不能因父母違反計劃生育政策而剝奪子女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6)服兵役、兩勞人員。這些人員仍以原集體組織農村土地為基本生活來源,應該享有村民同等待遇。在部隊已提干的人員不再享有村民同等待遇。
(7)回鄉退養人員。雖然這類人員在集體經濟組織實際生產、生活但并不以承包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村土地為生活保障,也不應當具有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由于土地征收補償費屬于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共同共有,因此,土地補償費應以平均分配為基本原則,適當向被依法征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承包戶傾斜進行分配。以上就是小編為您解答的全部問題,若有其他疑問,歡迎到律霸網進行在線法律咨詢,也可以閱讀相關法律知識進行了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安置房互換協議有效嗎
2020-12-20評估時如何確認知識產權種類
2020-11-19民事侵權損害賠償范圍
2021-01-15離婚后孩子的撫養費標準是什么
2020-12-20小孩商場電梯受傷賠償應該找誰
2021-03-07公司稱已繳納社保卻未交如何處理
2020-11-08人壽保險的被保險人包括哪些人,理賠標準是怎么樣的
2020-11-17保險合同不足額投保賠償糾紛的理賠是怎樣的
2020-12-08人身保險理賠權利可以轉讓嗎
2020-11-11保險與法:車輛定損誰說了算
2020-11-17外資保險公司是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嗎
2021-02-25保險人能直接賠償受害人嗎
2021-02-12被車撞傷后要求保險公司賠償保險公司是否應賠償意外責任險
2021-02-26汽車保險投保時需注意什么
2021-01-08交通全保險怎么賠償
2021-03-17土地承包合同的期限有多長
2021-03-24土地出讓業務費的使用范圍
2021-01-272020年農村舊房改造的補貼政策
2020-11-19拆遷補償方案中的這幾點一定要注意
2021-02-03無證房屋在拆遷補償方面法律是如何規定的呢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