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接故意犯罪量刑應該怎樣判處
間接故意犯罪會判刑,根據犯罪嫌疑人所觸犯具體的刑法等法規,來確定其所受到的處罰。也就是說先看行為人所犯下的是什么罪,再根據這個罪名的量刑來定刑。《刑法》第14條規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即行為人表述的心理態度,放任行為危害結果發生為間接故意犯罪。
二、直接故意犯罪與間接故意犯罪的區別:
犯罪的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同屬犯罪故意的范疇。二者的相同之處在于,從認識因素上看,二者都明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從意志因素上看,二者都不排斥危害結果的發生。
二者不同之處在于:
(1)從認識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必然發生或可能發生;而間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可能發生。
(2)從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積極追求危害結果的發生;而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有觀點認為,明知結果的必然發生而持放任態度時,也應屬于間接故意。我們認為不存在行為人認識到結果必然發生而加以放任的情況,因為放任是對危害社會的結果采取了聽之任之的態度,其前提是危害結果存在發生與不發生這兩種可能性時,只有如此,行為人才可能存在發生也可以不發生也可以的心理態度。
三、間接故意犯罪與過失犯罪的區別:
間接故意和過失的相同之處:二者都是預見到了危害結果可能發生。
不同點是:間接故意是在預見到危害結果可能發生,采取的態度是放任,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漠然,認為發生危害結果也無所謂,采取這種放任的態度,漠視危害結果的發生,就是間接故意,
而過失犯罪是預見到危害結果可能發生,但是輕信可以避免。在主觀上,不希望危害結果的發生。
二者的區別就在于主觀上對危害結果的態度不同。由于這種態度的不同,對社會的危害就不同,所以,在量刑上過失犯罪就比間接故意輕一些。
對于間接故意犯罪人員的罪行判處時,還應結合案件當事人的主觀意愿和采取的態度,對違法人員進行處罰。如犯罪人員對審理的結果有異議的,可以向上級主管部門和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重新審理案件進行判決辦理。
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的區別有哪些
犯罪的間接故意有哪些情況
間接故意對量刑的影響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父母出資買房注意事項
2021-02-10以公司名義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是否有效
2021-02-26如何判斷商標侵權行為怎么認定
2021-01-29如何寫反擔保保證合同
2021-02-25交通事故鑒定時間有限制嗎
2020-11-27遺產20年后歸使用者嗎
2021-02-13農田非法取土如何處罰
2020-12-13職工集資建房政策有什么規定嗎
2021-03-21幫別人擔保買房需要承擔什么責任呢
2020-11-19簽訂勞動合同后沒有實際履行怎么處理
2021-01-30公司是否要與股東簽訂勞動合同
2020-12-25轉正后辭退員工是否給賠償
2020-12-16勞動爭議管轄異議
2020-11-29人壽保險傷殘賠償標準
2020-11-18人壽保險的類型具體有哪些
2020-12-25海上貨物運輸保險案例
2021-03-21家庭財產保險如何計算賠償
2021-03-04學生 幼兒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09保險單的主要內容
2021-02-23如何改變觀念提升網絡保險品牌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