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后簽訂合同效力認定是怎樣的
1、如果后一份合同是前一份合同內容的補充的話,往往我們將后一份合同認為是前一份合同的補充協議,此時,只要內容不沖突,那么兩份合同都是有效的。如果有沖突的話,則一般是以后一份合同為準。
2、原則上,在存在前后合同的情況下,我們都是要根據協議內容確定,一般以在后合同約定為準。
二、合同生效的要件
(1)合同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合同當事人必須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以及締約能力,才能成為合格的合同主體。若主體不合格,合同不能產生法律效力。
(2)合同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是指行為人的意思表示應當真實反映其內心的意思。合同成立后,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實往往難以從其外部判斷,法律對此一般不主動干預。缺乏意思表示真實這一要件即意思表示不真實,并不絕對導致合同一律無效。
(3)合同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合同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主要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合同的內容合法,即合同條款中約定的權利、義務及其指向的對象即標的等,應符合法律的規定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要求。二是合同的目的合法,即當事人締約的原因合法,并且是直接的內心原因合法,不存在以合法的方式達到非法目的等規避法律的事實。
(4)具備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合同生效必須具備的形式要件所謂形式要件,是指法律、行政法規對合同形式上的要求,形式要件通常不是合同生效的要件,但如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將其作為合同生效的條件時,便成為合同生效的要件之一,不具備這些形式要件,合同不能生效。當然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相關法律依據
《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五百零二條 【合同生效時間】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準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準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準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準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例廢止。
《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
第四十四條 【合同的生效】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
上述就是小編對“先后簽訂合同效力認定”問題進行的解答,原則是如果前合同與后合同在內容上沒有沖突的,兩位合同均有法律效力,如果合同有沖突的,以后簽的合同為準。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年法律援助中心的最新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1-03-22征地評估機構該由誰挑選
2021-01-18暴力查封的行政強制措施能否提起行政復議
2021-01-04公司監事會的責任是什么
2021-03-17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是在什么時間可以做
2021-03-23保證的方式及先訴抗辯權
2020-11-21是否可以申請強制探望子女
2021-01-23離婚起訴流程是怎樣的
2021-01-17合同保全有哪些功能
2021-02-25農村土地確權后是否土地變成私有
2020-11-20農村土地承包合同和經營權證不一致如何解決
2020-12-08一個員工是否可以跟兩個公司簽勞動合同
2021-01-05什么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15公司上班試用期提離職不批準怎么辦
2021-02-19沒有勞動糾紛是否就沒有經濟糾紛
2021-02-08家長有哪些基本義務
2020-12-21飛機延誤四小時賠償
2021-03-24人身保險費率是什么意思
2021-02-22如何區分人身保險與財產保險
2021-02-15保險公司夸大保險保障范圍如何處理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