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中,由于雇員無法證明與雇主的勞動關系而造成損失的事件并不少。我們知道,企業雇傭員工為自己的工作,雙方應簽訂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可以保障勞動關系雙方的基本權益。那在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情況下,雇員和雇主勞動關系的認定有哪些標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雇員和雇主勞動關系的認定有哪些標準?
如果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勞動關系如何認定呢?主要參考以下三個標準:
(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
(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于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
(三)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
這三條標準實際包括對“用人單位”、“勞動行為”、“勞動者”三方面的考察。“用人單位”必須是我國勞動法中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等”。而“勞動行為”是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從事具體勞動,并獲得報酬的過程。“勞動者”同樣必須具備合法的資格。
二、證明雙方的勞動關系要收集哪些證據?
注意收集以下證據如果勞動者發現用人單位沒有與自己簽訂勞動合同的,就要注意收集以下證據了,以備不時之需。
(一)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
(二)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
(三)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
(四)考勤記錄。
(五)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歸納來說,勞動者就是要注意收集自己的收入憑證、與用人單位有關的身份證明、用人單位的招工材料、用人單位對勞動者實施管理的證明、其他可以作為旁證的證明。需要特別說明的,用人單位的報銷憑證等、因公傳遞的電子郵件等也屬于有效證據。總之一句話,能證明自己在用人單位工作過的各種東西。
雇主與雇員雙方都應符合勞動關系主體的標準,雇員為雇主提供勞動服務獲得報酬,滿足這些標準情況下,雙方的勞動關系得以確定。實踐中因雙方未簽訂勞動合同雇員利益受損的事例較多,所以雇員在工作過程中應積極保留相關證據以證明雙方的勞動關系。
勞動者能否同時與多個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
哪些情形屬于事實勞動關系
怎么可以確認與企業存在勞動關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民工工資拖欠法律怎么規定
2020-12-18已婚名下無房無車怎么強制執行
2021-01-17農村集體土地房屋能否遺贈
2021-01-17法定贍養費的給付內容
2021-03-13如何鑒定交通事故車損
2021-01-04代被保人簽字投保是否合法
2020-12-05婚后男方出軌如何離婚
2020-12-20非工傷醫療期滿后如何賠償
2021-03-15離職補償金的補償月份怎么計算
2020-11-19勞務外包的賬務處理如何進行
2020-11-29保險合同的效力會出現哪些情形
2021-03-13人身保險合同案例
2021-01-142020年人身保險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2020-12-02保險公司不作為拒賠合理嗎
2020-11-16土地管理是否近三十不會做出變動有何原因以及案例
2020-12-08養殖場拆遷補償款如何發放
2021-03-182020最新拆遷規定
2020-11-30拆遷委托協議書怎么寫
2021-01-26拆遷安置房買賣要注意些什么
2021-01-13公房拆遷補償款屬于誰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