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撤銷權除斥期間訴訟時效
除斥期間和訴訟時效都是以一定事實狀態的存在和一定期間的經過為條件而發生的一定的法律后果,都屬于法律事件。其目的都在于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以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但二者又存在諸多不同,只有認識兩者的區別,才能更好地認識除斥期間的性質。兩者的主要區別在于疊立法精神不同
除斥期間制度的目的,是為維持已經存在的法律關系。而訴訟時效制度的目的,卻是維護與原法律關系相對立的新的社會關系。例如,甲出賣財產給乙,甲在訴訟時效期間未行使其主張價款的權利,因時效期間屆滿乙可以拒絕給付,以繼續維持甲未行使其權利而形成的新秩序。
1、適用客體不同
除斥期間的客體一般為形成權。但并非所有的形成權民法都設定除斥期間。有的形成權根本無行使期間的限制,如共有物分割權,通說認為其系形成權,共有人任何時候提出分割共有財產的要求,均受法律的保護。訴訟時效的客體為請求權,但也不是一切請求權均應適用訴訟時效。通常認為,債權請求權、物上請求權中財產返還請求權和恢復原狀請求權應適用訴訟時效。而基于身份關系的請求權、物上請求權中的排除妨害請求權、消除危險請求權、所有權確認請求權等則不應適用訴訟時效。
2、期間性質不同
除斥期間規定權利存續的固定時間屬不變期間,除法律有特殊規定者外,不能中止、中斷和延長,且期間較短,以早日確定當事人間的關系為目的。訴訟時效為可變期間,可以適用中止、中斷和延長的規定,且期間較長。
3、期間計算不同
因為訴訟時效適用于請求權,而請求權的范圍十分廣泛且具有共同特征,因此,各國民法均在法律上作出了總括性的規定。而除斥期間是在不同的場合對不同的形成權設置的時間限制,因此缺乏共通的基礎,立法只能針對具體情況分別規定除斥期間的起算點,這種起算時間往往存在差異。在法律未規定或當事人未約定除斥期間的起算點的情況下,一般來說,應自權利發生之日起算。
4、法律效力不同
除斥期間屆滿,實體權利本身當然消滅。而訴訟時效的效力,盡管各國民事立法的規定有所不同,但大多數國家采訴權消滅主義或抗辯權發生主義。中國《民法通則》采用訴權消滅主義,這些不同立法例的共同點是,訴訟時效屆滿后,實體權利本身并不因此而消滅,對于已經完成的時效利益,可以拋棄。如《民法通則》第138條規定:"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訴訟時效限制。"拋棄時效利益的行為,可視為權利人權利的實現,而不是創設了新的權利。而除斥期間屆滿,權利人不僅喪失了實體權利,還意味著可以創設某種權利。條文表述不同
關于訴訟時效的立法,各國一般都在條文中表述"訴訟時效"的字樣,如中國《產品質量法》第33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而有關除斥期間的規定,雖然法律條文中無明確表述"除斥期間"的字樣,但這些條文常常使用"逾期撤銷權消滅"、"作為自愿放棄權益"、"視為放棄"等字樣,可以理解為法律僅規定權利存續的期間,即為除斥期間。由于除斥期間與訴訟時效的上述差異,在立法上和司法實踐中,嚴格區別兩者的界限就顯得十分重要。然而,由于中國以往民事法律在立法時的疏忽和不嚴謹,有些條文中的期間規定究竟為訴訟時效還是除斥期間,人們的認識很不一致,這必然會影響到對法律的理解和適用。以《合同法》第75條關于債權人撤銷權的規定為例。該條規定: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內行使。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5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
關于上述債權人撤銷權的行使期間的規定,理論界主要有三種觀點。
1、觀點認為,債權人撤銷權的行使期間是訴訟時效,時效屆滿,當事人請求權的勝訴權消滅。
2、觀點認為,《合同法》第75條規定的是債權人撤銷權的除斥期間,即該條規定了債權人撤銷權除斥期間的兩種計算方法。
3、觀點認為,該條實際上規定了兩類期限:一是關于1年的規定,屬于訴訟時效的規定,可以適用時效的中止、中斷、延長;二是關于5年的規定,屬于除斥期間的規定,不適用時效的中止、中斷、延長的規定。
破產管理人怎樣行使撤銷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31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前一年內,涉及債務人財產的下列行為,管理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
(一)無償轉讓財產的;
(二)以明顯不合理的價格進行交易的;
(三)對沒有財產擔保的債務提供財產擔保的;
(四)對未到期的債務提前清償的;
(五)放棄債權的。”
破產法把撤銷權行使的主體賦予了管理人,規定了債務人的一些行為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管理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但對于該撤銷權的行使方式,法律并無明文規定。
關于管理人行使撤銷權的方式,破產法第31條僅表述為“管理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但是在實踐操作中,各級法院的做法有兩種:
1、是將撤銷權的行使應當歸屬到破產程序中,由管理人提出后,由審理破產案件的合議庭進行審查,期間可能啟動聽證程序,而后由審理破產案件的合議庭作出相應的裁定;
2、是破產撤銷權應由管理人以向破產案件審理法院提起訴訟的方式行使,這是由于破產程序適用一裁終裁的制度,而撤銷權的行使不僅涉及到管理人、債務人還涉及到債務人處分財產的相對方的權利義務,是否屬于法律規定的應當撤銷的事由,相對方有一定辯駁的權利,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訴,相對方也應當享有法律賦予的答辯權、反訴權及上訴權等權利。而如果在破產程序中進行審查處理,勢必會剝奪相對方的這一系列權利,鑒于破產法第21條對管轄權的特別規定,破產撤銷權應由管理人以向破產案件審理法院提起訴訟的方式行使。我認為,破產撤銷權的行使必須以訴訟的方式請求法院為之,通過正常的訴訟程序:一審、二審、甚至再審,以及抗辯、證據交換等,使債權人可以充分行使其權利。
合同撤銷權之訴的訟時效相關規定: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三)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四)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后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五)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六)合同無效、被撤銷或者終止的,不影響合同中獨立存在的有關解決爭議方法的條款的效力。
(七)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從上面律霸網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文章中,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大家對于破產管理人要依法行使撤銷權保障債務人和債權雙方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這個是必然的,故大家不用擔心,如果在這上面還有什么不懂,可以到律霸網咨詢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最遲多久出來
2020-12-08老年癡呆癥老人,可以設2個監護人嗎
2021-02-03法定贍養人
2021-02-19內河船舶糾紛的管轄規定是什么
2021-01-21民事訴訟調解與不調解的區別
2020-12-30離婚房產糾紛如何解決
2020-12-18合同之債的客體
2021-01-22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
2020-11-15房屋中介有權收取中介費嗎
2020-12-04入職半天就走的原因是什么
2021-03-05哺乳期公司調崗
2020-11-24職工連續工作滿多久可以帶薪休假
2021-03-13勞動仲裁輸了可以打幾年
2021-02-25意外險和重大疾病險有什么區別
2020-12-31保險公司提存的保險保障基金是多少
2021-03-22如何確定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期限
2020-12-24保險糾紛的處理方式包含有哪些
2021-02-25車輛修理費過高保險公司能拒賠嗎
2021-02-01雇主責任險案例
2021-01-12車輛是否可以重復投保?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