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中止可以發生在什么時間
犯罪預備階段、犯罪實施至犯罪既遂之前的階段,均可成立犯罪中止。
刑法第24條第一款規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兩種情況:一是在犯罪預備階段或者在實行行為還沒有實行終了的情況下,自動放棄犯罪;二是在實行行為實行終了的情況下,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
作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態的犯罪中止,是指行為人已經開始實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態。犯罪中止形態與犯罪中止行為本身具有密切關系:沒有中止行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的形態,中止行為是犯罪中止形態的決定性原因。犯罪中止形態與中止行為本身又具有區別:中止行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勵的行為;犯罪中止形態則是犯罪的狀態,應當負刑事責任。換言之,中止行為之前的行為屬于犯罪行為,是行為人應當負刑事責任的事實根據,中止行為本身屬于刑法所鼓勵的行為,是應當免除或者減輕處罰的根據。
二、共犯中止
共犯中止是指在共同犯罪中,部分犯罪人自動中止犯罪的行為。應當視情況區別對待:
(一)在簡單共同犯罪中,共犯都是實行犯,共犯中有一人決定中止后,然后極力勸說其他人放棄犯罪,如果其他人接受了勸告,放棄本來可以繼續下去的犯罪,全案都是犯罪中止;但是,如果一人中止后,其他共犯不愿意中止,但中止者采取了有效措施防止危害結果的發生,中止者成立犯罪中止,其他不成立;如果一人中止,雖然阻止或者他人但未能阻止危害結果發生,由于不具備有效性特征,所以不能作為中止犯認定,只能在量刑時酌輕。不過有一種情況,如果中止者采取了一定措施,有效地中斷自己先前行為與犯罪的聯系(消除“原因力”),即使后來發生危害結果,仍然可以認定為中止。
(二)在復雜共同犯罪中,實行犯中止犯罪,教唆犯應認定為未遂的教唆;幫助犯有一定的從屬性,實行犯中止犯罪,幫助犯不知道,對其應按照犯罪預備認定,反過來,教唆犯、幫助犯要中止犯罪,對教唆犯來講,必須阻止實行犯實施犯罪,使實行犯打消犯罪的念頭,才構成中止,而幫助犯應采取有效措施,抵消自己的幫助行為對共同犯罪所起的作用。
(三)中止犯如果向有關機關報告,司法機關采取了有效措施制止了犯罪,應認定為中止。
綜合以上問題,可以看出,犯罪中止理解和認定的難度,隨著刑法學理解研究的深入以及司法實踐的總結完善,相信對犯罪中止的模糊認識最終會消除。
在著手實施犯罪之前,屬于預備形態的中止,若是在著手實施犯罪之后則屬于實行階段的中止。而成立犯罪中止,要求必須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結果。至于中止行為既可以作為的形式實施,也可以不作為的形式實施。另外,中止行為也以不發生犯罪結果為成立條件。
危險犯犯罪中止需要追究刑事責任嗎?
法律規定犯罪中止有幾種類型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區別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事爭議處理決定適用于什么人事爭議
2021-02-15事故一次性賠償書
2020-12-20離婚條件有哪些
2021-01-15收集婚外情離婚賠償證據的方式
2021-02-28交通肇事和肇事逃逸罪的區別
2021-01-13拆出資金限于哪些
2021-02-02案件重審可否增加訴訟請求
2021-01-20行人闖紅燈被撞怎么辦
2021-02-10土地確權后還能建房嗎
2020-12-17意外保險理賠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2021-01-18副駕駛人員跳車身亡保險公司應按照什么標準賠償
2020-12-02汽車保險每年都交嗎?車險到期不買后果會怎樣
2020-12-30商業車險怎么退保,退保需要哪些材料
2020-12-13保險公司再保險都有哪些內容
2020-12-20掛車事故沒保險怎么辦
2021-01-08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有什么區別
2021-03-04土地承包經營權包括哪些
2020-12-31村民大會可以拒絕土地出讓嗎
2021-01-14如何進行國有土地出讓,國有土地轉讓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16土地轉讓合法嗎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