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失犯罪的要負刑事責任嗎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過失犯罪,指在過失心理支配之下實施的、根據刑法的規定已經構成犯罪的行為。
《刑法》第十五條規定: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二、過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一)疏忽大意的過失犯罪,即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生這種結果,從而構成犯罪。所謂 “應當預見”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可能發生結果的認識能力而言。“應當預見”要求根據具體情況,確認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是否有能力作出判斷,包括根據行為人的年齡、工作職責、文化程度、知識水平、工作經驗、生活經驗等因素。“疏忽大意”就是通常所說粗心大意、忽略、忘記、沒想到等。
(二)過于自信的過失犯罪,即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這種危害社會的結果,從而構成犯罪。這種過失,就行為人的認識能力來說,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同時又忙著某種僥幸心理,輕信這種結果也許不會發生。
(三)應當注意的是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規定,與故意犯罪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在過失犯罪的構成條件上作了很大限制,過失行為只有造成嚴重危害社會的結果,刑法才規定為犯罪,如果沒有造成實際危害結果,雖有過失行為,則不是犯罪,可以進行教育或行政處罰。而在故意犯罪中,許多犯罪只要行為一經實施,就構成犯罪,比如行為人實施了殺人行為,雖然由于某種原因沒有得逞,也應當負殺人未遂的刑事責任。二是在處罰上,鑒于過失犯罪的主觀惡性比故意犯罪小,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處罰比對故意犯罪的處罰規定得輕。
刑事犯罪具體可以分為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而在過失犯罪中又可以區分為疏忽大意的過失與過于自信的過失兩種情況。當然,過失犯罪是否要承擔刑事責任,這首先要看法律中有沒有規定。若本身就沒有規定的話,那么就不能對過失犯罪作出相應的處罰。比如,過失造成他人輕微傷或者輕傷的,就不認定構成犯罪。但要是造成重傷或者導致死亡的話,則可以認定為過失致人重傷罪或過失致人死亡罪。
過失犯罪既遂是否存在?
單位犯罪有過失犯罪嗎?
過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已提離職,領導還是施壓工作違法嗎
2021-03-23網絡服務提供者對于權利人通知負有什么義務
2021-01-16合同和中介服務確認書的區別
2021-03-08離婚時能否要求男方歸還婚前借款
2020-11-18民法宣告失蹤的前提是什么
2021-01-25贍養父母是責任還是義務
2020-12-18協議離婚,如何要回我的買車資格
2021-01-30商業銀行破產清算存款怎么辦
2020-12-10承包關系算雇傭關系嗎
2021-02-12勞動合同變更是什么,勞動合同變更有補償嗎
2021-03-02在職期間是否有保密費和競業限制費
2021-01-13追討加班費證據由誰提供
2021-02-27勞動糾紛宣判后多久執行
2020-12-29論保險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
2020-12-26交通死亡事故走保險流程
2021-02-26放火燒車保險賠嗎
2020-12-20互聯網保險流動性風險是什么
2021-02-18保險合同履行過程中投保人的義務有什么
2021-02-28改裝汽車應怎樣獲得保險理賠
2020-12-04夏季有車族發生有哪幾種情況,保險公司不予賠償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