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轟動全國的滴滴溫州樂清事件令廣大民眾對滴滴充滿了懷疑與擔憂,因為三個月前的噩耗還未散去。經歷了這次事件的打擊,廣大民眾發現了滴滴平臺依然存在著多種缺陷和風險,三個月前所說的整改如同虛設一般。
那么在發生這起不幸的悲劇中,滴滴平臺對此應當承擔什么責任?
根據《刑法》罪行法定原則,犯罪的認定須滿足嚴格的條件構成,滴滴平臺雖然對此存在過錯,但在現行刑法中尚不能認定為犯罪。不過滴滴平臺應該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根據《民法總則》和《侵權責任法》相關規定,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應對相關人員提供安全保障義務,如果因為過錯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滴滴平臺作為順風車車主與乘客之間的“組織者”,利用自己的信息網絡平臺促成了順風車車主與乘客的搭乘服務,在此過程中滴滴平臺應該為乘客提供安全保障義務。
那么滴滴平臺是否有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對于受害人的不幸是否存在過錯?
根據相關報道來看,滴滴平臺沒有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對于受害人的不幸也存在過錯。
首先在犯罪行為發生的前一天,一名乘客就遭遇過犯罪嫌疑人的“預備”犯罪,于是這名乘客就向滴滴客服就相關具體經過進行投訴,而滴滴客服承諾兩小時之內回復,但而后卻不了了之。
再者,當被害人對其好友發出求救信息后,被害人好友第一時間聯系了滴滴客服,滴滴客服經過兩個小時候才回復,回復的內容竟是說司機答復乘客沒有上車,然后還以客服隱私為由拒絕透露其他信息。被害人好友無奈只得向警方報警,當警察進入調查向滴滴客服尋求犯罪嫌疑人的車牌號等信息時,也是經過了長時間的等待才最終得到信息。
在三月前發生的不幸事件后,滴滴平臺承諾將大力整改相關風險和提供緊急報警服務,但經過此事發現滴滴平臺依然存在諸多缺陷和風險,對于緊急報警服務也不能方便地使用。根據相關統計,在過去的幾年內,關于滴滴平臺提供的搭乘服務中,已經發生過數十起違法犯罪行為,說明滴滴平臺一直存在著諸多缺陷和風險。
終上所述,滴滴平臺對于乘客搭乘順風車沒有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對于受害人的不幸結果也存在過錯,所以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防范再發生類似事件,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保障安全的服務,滴滴平臺應該對此反思和努力。
未設施工標志出車禍,是由哪方賠償?
出車禍后去哪兒做傷殘鑒定?
最新車禍死亡賠償標準2020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拆遷產權確認是行政訴訟嗎
2020-11-30意外失火承擔什么責任
2020-12-08訴訟時效過了就可以不還錢嗎
2021-02-15中外合資銀行變更股東需要做什么
2021-01-25如何申請離婚財產保全,怎樣防止對方轉移財產
2020-12-28口頭贈與需要證明嗎
2020-11-10連帶責任是否關系到子女
2021-02-07打架判刑了還要賠錢嗎
2020-12-19企業地址變更員工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1-18員工入職后用人單位發現學歷造假該如何處理
2021-02-23勞務合同應遵循什么原則
2021-01-13什么情況可以適用勞務合同
2021-01-09滿半年漲工資包括實習期嗎,
2021-01-25《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六大亮點
2020-11-1410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1-21人身意外保險遺囑如何變更保險合同受益人
2020-11-13教育金屬于哪種險種
2020-12-08保險合同變更中的三個關鍵詞
2021-01-23交通事故對方不理賠可以起訴嗎
2021-01-04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期限如何確定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