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傷害罪與正當防衛而正當防衛不成立犯罪,這是家喻戶曉的法律規定。我國法律對故意傷害罪有明確的量刑規定,使用暴力使人傷殘、聚眾斗毆至傷殘等。而正當防衛則是自身或他人人身安全或權利遭受不法侵害時而采取的防衛措施,是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但明顯超出了正當防衛的范圍時應當負相應的刑事責任。
一、故意傷害罪
故意傷害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即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結果,而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在一般情況下,行為人事先對于自己的傷害行為能給被害人造成何種程度的傷害,不一定有明確的認識和追求。無論造成何種程度的結果都在其主觀犯意之內,所以,一般可按實際傷害結果來確定是故意輕傷還是故意重傷。故意輕傷的犯罪還存在犯罪未遂問題。但對重傷意圖非常明顯,例如企圖嚴重毀容,并已著手實施的行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即使未造成任何實際傷害,也應按故意重傷罪(未遂)定罪量刑。
在故意傷害致死情況下,行為人主觀上存在混合罪過形式,即同時具有傷害故意和致人死亡的過失,這是區別故意傷害致死同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死同過失致人死亡的主要標志。
二、正當防衛
目的正當性是指正當防衛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行為的防衛性是指正當防衛是在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的時候,同不法侵害作斗爭的行為。他既是法律賦予公民的一種權利,又是公民在道義上應盡的義務,是一種正義行為,應受到法律的保護。目的正當性與行為的防衛性具有密切的聯系。首先,目的的正當性制約著行為的防衛性。其次,行為的防衛性體現著目的的正當性,是目的正當性的客觀表現。
防衛意圖,是指防衛人意識到不法侵害正在進行,為了保護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利,而決意制止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的心理狀態。正當防衛在客觀上對不法侵害人造成了一定的人身或者財產的損害,因此具有犯罪的外觀。但是,正當防衛與犯罪具有本質的區別,我們只有看到正當防衛制止不法侵害、保護國家和其他合法權益的本質,才能真正把握住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的依據。
綜上所訴,故意傷害罪與正當防衛的界定是有法律依據的,并不是模糊的根據公民的行為判斷來保護受害人的基本利益及人生安全。近年來,隨著被害人的過錯逐漸規范化地成為從輕處罰的量刑情節,為了順應這一做法,司法機關便不分青紅皂白地將被害人的不法侵害,當作量刑中的被害人過錯考慮。
故意傷害罪辯護詞
故意傷害罪量刑及賠償
正當防衛和防衛過當之間的區別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沒交物業費,物業可以停水停電嗎
2020-12-16共有房屋拆遷協議夫妻一方簽字有效嗎
2020-11-26商標權轉移要注意什么
2021-03-01車禍面部傷殘賠償多少錢
2021-02-19房產證上會有抵押信息嗎
2020-12-10上班期間突發疾病怎么賠償
2020-12-31合同詐騙罪概念是什么
2021-02-26別墅地皮可買賣建房嗎
2021-01-15拆遷房產證過戶需要什么證件
2021-02-04崗位變更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2-06輕資產公司倒閉員工怎么賠償
2020-12-23實習期被公司開除有補償嗎
2021-02-06臨時工沒簽合同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26中外產品責任保險若干法律問題的研究
2020-12-30人身保險糾紛的解決途徑有哪些
2020-12-25如何處理保險理賠爭議
2021-01-15保險公司如何認定死亡
2021-03-22保險猶豫期的含義是什么
2021-01-18出租司機撞傷人反過來告保險公司
2021-01-13沒資格證保險公司到底賠不陪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