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賄在我國是一種違法行為,行賄金額達到一定的標準應立案偵查。行賄的主體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單位,行賄的目的均是為了獲得不正當利益而給予他人財物。那么,單位行賄罪不正當利益如何理解?律霸小編在下文中提供了相關內容,相信對您會有所幫助。
一、單位行賄罪不正當利益如何理解?
第一,行賄者獲取或者可能獲取何種利益,這種利益是否具有確定性。行賄者行賄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取利益,其所獲取的利益從是否實現來看,可以分為既得利益(確定利益)和可期待利益(不確定利益)。只有在查清行賄者得到的利益或將要得到的利益是什么,才能去判斷該利益正當與否,這是一個基本前提。如果在正常情況下能否獲取利益并不確定,行賄者通過行賄的方式獲取了該種利益,對于行賄者來說就是謀取不正當利益。如果行為人為了獲取的利益是確定的而給予國家工作人員財物,則不構成行賄罪,但是接受賄賂的國家工作人員則構成受賄罪。從此我們也可以看出行賄罪與受賄罪并非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第二,“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在行賄中的含義應當具體分析,在主動行賄的場合,謀取不正當利益為主觀要件,只要行為人有謀取不正當利益的目的而給予財務,就可構成行賄罪,最終是否構成了不正當利益在所不問;在被動行賄的場合,謀取不正當利益則是客觀要件,只要行為人給予財物并獲得了不正當利益的,才構成行賄罪,如果給予了財物,但并未獲得不正當利益,不是行賄。
第三,明確不正當利益的內容。不正當利益包括非法利益,但不應限制于非法利益。違反政策規定的利益、違反行業規定的利益、違反公眾普遍認可的道德的利益,都可謂不正當利益,但不一定是非法利益。
第四,不正當利益包括利益不正當和程序不正當。利益不正當是指行賄人通過行賄所要謀取的利益本身是違反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國務院各部門規章規定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因為行賄人謀取的利益本身是違反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國務院各部門規章規定,所以該利益的取得必須通過國家工作人員違背職務要求,才能得以實現。在司法實踐中,認定利益違法,應首先判斷行賄人所違反規定的合法性。程序不正當是指行賄人意欲通過行賄所達到的目的并不違反法律、法規或政策、規章的規定,但其要求國家工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為其獲得利益所采取的手段卻違反了法律、法規或政策、規章的規定。也就是說,雖然行為人想要取得的利益是合法的或正當的,但該利益的取得是通過要求國家工作人員違背職務,提供違反職務要求的幫助或方便條件實現的,該利益的性質發生了轉化,即由合法、正當利益轉化為了“不正當利益”。
二、單位行賄罪怎么處罰
犯本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因行賄取得的違法所得歸個人所有的,依照刑法第389條、第390條規定的行賄罪定罪量刑。
單位行賄是由單位集體研究決定或者由其負責人決定以單位名義實施,獲取的不正當利益也歸單位所有。如果在單位行賄犯罪中,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將單位行賄所取得的非法利益中飽私囊,歸個人所有的,根據本條規定,應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照第389條、第390條規定的個人行賄罪處罰,即犯行賄罪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賄謀取不正當利益,情節嚴重的,或者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
如果單位給予了財物,但未獲得不正當利益的,不會構成犯罪。這里所說的不下當利益與非法利益是不同的,非法利益是指該利益違反法律,而不正當利益中包括了非法利益,但不僅限于非法利益。
關于行賄罪的最新司法解釋規定
2020最新行賄罪量刑標準
犯單位行賄罪怎么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李吉超律師(18646396912),男,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執業律師,黑龍江大學畢業,碩士研究生,訴訟法學專業。 具有良好的正規法學教育背景、深厚的法學理論素養,通曉國家現行重要法律、法規。自擔任執業律師以來承辦過大量案件,包括刑事、民事、經濟、勞動爭議在內的各類典型案件,長期奮斗在法律實踐工作的最前沿,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反對脫離實踐而空談理論;具有十分豐富的訴訟實戰經驗和處理各類法律事務的實踐經驗;深得當事人一致好評。諳熟國家立法和法學研究工作的最新成果以及司法實踐的最新動態。 堅持以誠信和正直取信于當事人;不唯上,不唯權,不唯書,不唯錢;不做高高在上的學者,也不做挑詞架訟的訟棍;堅持維護當事人利益至上,維護公平與正義至上,為各類企事業單位和公民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
擔保公司設立規定
2021-01-11首付分期簽了借款協議還能退房嗎
2021-02-27父母離婚孩子17歲可以獨自生活嗎
2021-02-24離婚探視孩子需征求孩子同意嗎
2021-03-11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可以被繼承
2020-12-07船舶確權之訴訴訟費由誰承擔
2021-03-15拖欠物業費幾年失效
2021-02-12電子版的離職證明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的解釋
2020-12-27什么是職業病,哪些職業容易患職業病
2021-03-07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18夫妻財產分割:人身保險合同權益的分割
2021-01-29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相關內容
2020-12-28保險合同不能解除的條件
2020-11-16保險合同成立超過兩年隱瞞病情能獲得賠償嗎
2021-01-07人身保險重復保險的分攤方式是什么
2021-01-26修理廠內倒車撞人是道路交通事故還是人身傷害事故?
2020-12-03醫院認定人死不算 保險公司抗辯不成立
2020-11-16綿陽居民保險報銷比例
2020-11-28保險合同能否凍結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