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偽劣商品不僅影響到消費者正常使用,嚴重者還會威脅到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我國每年發生大量的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違法案件,其中有些情節嚴重的,會觸犯刑法,責任人被司法機構追究法律責任。那么生產偽劣商品罪如何判決?下面小編結合有關刑法條文和大家講一講。
一、生產偽劣商品罪如何判決?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是指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達5萬元以上的行為。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犯罪行為是生產、銷售行為。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二、生產偽劣商品罪的客觀表現是什么?
本罪在客觀方面的行為表現可具體分為以下四種行為:
1、摻雜、摻假。這是指行為人在產品的生產、銷售過程中摻入雜物或假的物品。
2、以假充真。這是指行為人以偽造產品冒充真產品,表現為偽造或者冒用產品質量認證書及其認證標志進行生產或者銷售這類產品的行為。
3、以次充好。這是指以次品、差的產品冒充正品、優質產品的行為。
4、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這是指以不符合產品質量標準(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在內)的產品假冒符合產品質量標準的產品的行為。
根據法律規定的精神,上述四種行為屬選擇行為,即行為人具有上述四種行為之一的就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行為人如果同時具有上述兩種行為或兩種以上行為的。也應視為一個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不實行數罪并罰。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的金額達到5萬元以上的情節是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在客觀上所要求的內容。
通過上面這篇文章,小編告訴了大家生產偽劣商品罪如何判決。對于這類違法犯罪活動,法院會根據犯罪情節及危害程度進行判決,量刑從拘役、有期徒刑到無期徒刑不等,并處罰金。生產偽劣商品犯罪從客觀方面表現為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等。消費者遇到這種事情時,可以向消費者協會舉報,或者直接報案。
2020對刑法修正案九解讀
刑法修正案九熱點追蹤
《刑法》第238條釋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主債務部分還清抵押權如何處理
2021-01-14湖北最新勞動合同范本
2020-12-31農村內非法買地如何處罰
2021-01-12臨時使用林地的期限是多久
2021-03-08解除合同賠償金算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1-02-04部門取消可否成為企業單方調崗的合法理由
2020-12-09訂立勞動合同時薪水約定不明確如何處理
2021-02-10國際鐵路聯運發生的貨損能直接起訴嗎
2021-01-19勞動調解途中反悔怎么辦
2021-03-20產品質量和產品責任險
2020-11-26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免責條款效力爭議案
2021-03-14保險合同有哪些體現形式?
2021-01-06保險公司不理賠如何起訴
2021-03-14戶口已經遷入城市,宅基地會收回嗎
2021-03-19鄉村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2020-12-07宅基地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1-03-14拆遷委托合同
2021-02-01厘清權屬界限 規范拆違行為
2020-12-19拆遷補償協議需要每個人都簽字嗎
2020-11-15司法強拆應注意問題有哪些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