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罪的行為人是以欺騙等手段向相關負責出入境的工作人員騙取相關出入境證件的行為,這是嚴重危害相關管理秩序的行為。本文就相關內容作詳細解說。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以勞務輸出、經貿往來或者出國考察、觀光旅游等名義,弄虛作假、從國家主管機關騙取護照、簽證等出國(邊)境所必需的出境證件,而且行為人將騙取的出境證件交給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的犯罪分子用于犯罪活動。
1、弄虛作假,采用欺騙手段。行為人弄虛作假,以欺騙手段,使國家出入境管理機關的有關工作人員發生錯誤認識,為其辦理出境證件、從而合法地獲取出境證件。這是騙取出境證件罪的本質特征,也是騙取出境證件罪區別于其他犯罪的重要標志。只有在行為人采用了欺騙的手段的情況下,才能構成騙取出境證件罪。
虛構事實、是指以語言、文字或者某種舉動故意捏造根本不存在的事實或者故意夸大事實,使人把根本不存在的事實誤認為存在或把夸大的事實誤以為真。
隱瞞真相,是指故意掩蓋客觀存在的事實,從而使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上當受騙。
就騙取出境證件罪而言,行為人為達到為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使用的目的,必須以有組織的出國人員的方式,以各種名義騙取出境證件。根據我國出入境管理的有關法律規定,有組織的出國人員,是指由國家行政主管部門批準或授權的機構組織的出國人員或團體,因非公務活動出境,該機構在境外提供必要的組織、服務的出國形式。在出入境管理中,被批準或授權的機構對出國人員和出入境管理機關負有雙方面的責任。這種有組織的出國渠道主要有:(1)留學;(2)旅游;(3)就業;(4)商務活動。
2、錯誤認識。錯誤認識是指人們的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不相符合。這里的錯誤認識不是泛指受騙者對案件的一切事實情況存在認識上的錯誤,而是僅指對能夠引起被騙的負責辦理出境證件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發放出境證件的事實情況有認識上的錯誤。
從發放出境證件。負責辦理出境證件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發生錯誤認識之后、往往就會出現錯誤地發放出境證件的結果。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治安處罰從重情節有哪些
2021-02-07共同生活的標準是什么
2020-12-24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限制的方法有什么
2021-02-14知識產權與物權的關系是什么
2021-03-19離婚后前夫不讓我探望孩子怎么辦?
2020-12-23勞動案件先予執行是全部訴求還是可以申請部分訴求
2020-11-15商業銀行解散的事由是什么
2021-02-21在轉繼承糾紛中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3-20老公的“不再打牌”的承諾書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7口頭合同提前終止可以嗎
2021-02-03申請破產清算需要交訴訟費嗎
2020-12-10在商場受傷怎么辦,都可以索要賠償嗎
2021-01-31勞動合同糾紛管轄法院
2020-11-29家庭財產保險范圍主要包括哪些
2021-02-10無保險是車輛事故責任加重的條件嗎
2021-02-09狀元紅兩全保險
2021-02-11怎樣確定保險責任與保險事故
2021-01-09保險合同是附條件的合同嗎
2020-12-09保險人可以解除保險合同的情形
2021-01-21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七十三條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