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產品質量責任與產品責任是兩個既相關又不相同的概念。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一、法律責任的形式不同
《產品質量法》規定了修理、更換、退貨或者賠償損失等產品質量責任形式;《合同法》規定了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產品質量責任形式。
產品責任的形式主要為賠償損失。
二、賠償范圍不同
產品質量責任的賠償范圍限于因產品質量問題而造成產品本身的損失以及消費者因此而產生的運輸費、交通費等經濟損失。
產品責任的賠償范圍為因產品存在缺陷而造成的人身、缺陷產品以外的其他財產損失,不包括缺陷產品自身的損失。缺陷產品自身的損失應由消費者另行向責任人主張產品質量責任。
另外,精神損害賠償不屬于產品質量責任的賠償范圍,而產品責任的賠償范圍則包括精神損害賠償。
三、歸責原則不同
產品質量責任為違約責任,適用嚴格責任的歸責原則,即只要銷售者或者生產者提供的產品不符合法定或約定的質量要求,不論有無過錯,均應承擔法律責任。根據《合同法》的規定,不可抗力為違約責任的法定免責事由。
產品責任的歸責原則因人而異,生產者承擔嚴格責任而銷售者承擔推定過錯責任。生產者承擔嚴格責任表現為: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生產者無論是否有過錯,均應承擔賠償責任。但嚴格責任并非絕對責任,《產品質量法》規定,生產者能夠證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擔賠償責任: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的;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尚不能發現缺陷的存在的。
銷售者承擔推定過錯責任表現為: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推定銷售者對此有過錯,并應承擔賠償責任。銷售者如果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可向生產者追償。
四、訴訟時效期間不同
《民法通則》規定,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依據該規定,因質量不合格而產生的產品質量責任糾紛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產品質量法》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起計算。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請求權,在造成損害的缺陷產品交付最初消費者滿十年喪失;但是,尚未超過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依據該規定,產品責任糾紛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管理法有哪些內容
2021-03-18因環保禁養關停魚塘有補償嗎
2020-11-30在什么情況下,軍人婚姻不會受到法律保護
2020-11-21農村個人私自售賣煙花爆竹怎么處罰
2020-11-26老公有語言暴力可以離婚嗎
2021-01-13怎么舉報強制拆遷
2021-02-12對事故責任認定書不服怎么辦
2021-02-06夫妻不和想離婚怎么辦
2020-12-29房子過戶費用如何規定
2020-11-18競業限制協議蓋公章有效嗎
2021-02-21勞動關系與雇傭關系的區別有哪些
2021-01-25長期勞務派遣是否會被認定為勞動關系
2021-02-03借調工作后勞動關系如何認定
2020-11-19勞務派遣工是否可以帶薪休假
2020-12-26買旅行社境外旅游保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22【保險合同法】責任保險的可能責任
2021-01-10外資保險公司可以與關聯企業進行交易嗎
2021-03-17車禍理賠和法院判決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1保險利益的確立條件有哪些
2020-11-09保險利益與投保有什么關系嗎?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