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申請工傷傷殘等級是需要當事人交鑒定費用的,如果鑒定機構在事后通知當事人對工傷鑒定申請不受理的話也會同時的將鑒定費用進行退還的。對工傷傷殘等級鑒定費需要多少的問題,這也是有些申請人想要提前了解的一個問題,不過工傷鑒定機構肯定也不會向申請人隨便索要不符合規定的鑒定費用的。
一、工傷傷殘等級鑒定費需要多少?
工傷鑒定費是由各地物價局根據所在地的生活、經濟水平綜合考量制定的,所以各地都是不同的,大約在300到400之間。
但是不管工傷鑒定費是多少,可以肯定的是工傷鑒定費是可以由工傷保險基金報銷的。
勞動者要申請工傷鑒定,必須先領取到工傷認定,然后在病情穩定或者出院時到設區市鑒定委員會申請勞動能力鑒定(通常是將申請鑒定的資料交給所在地勞動局工傷科,由工傷科代為申請,然后傷者接通知到指定醫院做檢查,最后回家等待鑒定結論),需要準備如下材料:
1、勞動能力鑒定申請書;
2、工傷認定書;
3、醫療終結證明或者醫生診斷證明;
4、被鑒定人身份證復印件;
5、被鑒定人一寸彩照;
6、其他,比如CT照片以及報告等材料。
二、《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七條 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按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應當由省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進行工傷認定的事項,根據屬地原則由用人單位所在地的設區的市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辦理。
用人單位未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
第十八條 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傷認定申請表;
(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
(三)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
工傷認定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申請人按照書面告知要求補正材料后,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受理。
第二十一條 職工發生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后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
第二十三條 勞動能力鑒定由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向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申請,并提供工傷認定決定和職工工傷醫療的有關資料。
第二十五條 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收到勞動能力鑒定申請后,應當從其建立的醫療衛生專家庫中隨機抽取3名或者5名相關專家組成專家組,由專家組提出鑒定意見。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根據專家組的鑒定意見作出工傷職工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必要時,可以委托具備資格的醫療機構協助進行有關的診斷。
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應當自收到勞動能力鑒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必要時,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的期限可以延長30日。勞動能力鑒定結論應當及時送達申請鑒定的單位和個人。
有大多數地區的工傷鑒定費用收取在300元到400元左右??墒谴蠹胰绻胍喇數胤浅藴实蔫b定費用的話,應該是在提交鑒定材料的時候,工作人員就會要求交鑒定費用的。并且會給出具交鑒定費用的相關憑證,工傷鑒定只有成立以后,最后的費用才能夠申請報銷的。
一次性工傷賠償協議書
什么情況下不屬于工傷?
2020最新工傷鑒定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評估時如何確認知識產權種類
2020-11-19假冒注冊商標罪的立案標準
2020-11-11新三板定向增發的流程
2020-11-28父母包辦婚姻懲罰后果是什么
2021-01-01寡婦享有婚姻自由權利嗎,寡婦能再結婚被阻怎么辦
2020-12-12交2000元贍養費父母能領多少
2021-01-30事故責任認定書丟失怎么辦
2021-01-13臨時使用林地的期限是多久
2021-03-08學歷造假公司可解除勞動合同嗎
2020-11-24試用期辭職有競業限制嗎
2021-02-10投保人壽保險可能會存在哪些誤區
2020-12-28交通工具意外保險條款有哪些
2020-11-25我國工程保險有沒有法律保障
2021-01-02保險合同運用最大誠信原則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1-21人身保險合同無效的事由有哪些
2021-01-30如實告知義務對保險合同效力的影響
2020-11-22被保險人自殺保險公司會不會賠償
2020-12-30按揭貸款需要交保險嗎
2021-01-19保險到底避不避債之解讀浙高法執[2015]8號
2021-01-30免責條款未作明示 保險公司理應賠償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