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第九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如果發現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強制措施不當的,應當及時撤銷或者變更。”
這一規定即意味著,法院、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都有對已經采取的強制措施的決定進行變更或者撤銷的權力。我們認為,這是適應案件的不同進展情況而作出的變通規定。應當說,這一規定是比較合適的。
取保候審撤銷或者變更的表述方式及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不應當被追究刑事責任的。
2.取保候審期限屆滿的。
3.發現采取取保候審決定不當的。
4.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5.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案件不能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審結的。
6.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正在懷孕或者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7.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第一審人民法院判處管制或者宣告緩刑以及單獨適用附加刑,判決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
8.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期間,被告人被羈押的時間已到第一審人民法院對其判處的刑期期限的;
9.已被逮捕的被告人,因進行司法鑒定而尚未審結的案件,法律規定的期限屆滿的。
10.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取保候審的被保證人或者說是保證對象,既然保證對象都不存在了,取保候審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和意義,當然也應當予以撤銷。
11.保證人死亡、重傷或者出現其他喪失保證能力情形的。保證人是取保候審的義務主體,保證人資格的存在以其具有保證能力為前提條件,如果沒有或者喪失了保證能力,保證義務的履行就成為事實上的不可能,取保候審也就隨之應當予以變更。
12.公安機關提請逮捕以后,檢察機關不批準逮捕,案件需要復議、復核的,或者移送起訴后,檢察機關決定不起訴,需要復議、復核的。
需要注意,取保候審僅僅是刑事強制措施當中的一種,因此無論是否有適用該措施,這對之后的判刑處罰可以說都是不存在直接的聯系。因此,就算適用了取保候審,之后也還是有被判刑處罰的可能。當然,那種沒有獲得取保候審批準的嫌疑人、被告人,之后能夠證明其無罪,那也不會追究其刑事責任。
取保候審擔保人需要什么條件?
取保候審的保釋金會退還嗎?
取保候審到期后會不會在上網追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警察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怎么處理
2020-12-31公司財產能否折抵股權轉讓
2020-11-11超市售假工商局如何處罰
2021-02-03口頭約定財產AA制在離婚時是否被支持?
2021-02-23子女未結婚贍養標準怎么算
2021-01-24偽造房產證來抵押借款是什么罪
2021-02-06保障性住房能抵押貸款嗎
2021-02-10拆遷房產證過戶需要什么證件
2021-02-04普通員工簽訂勞動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2021-01-20工傷期間用人單位不能解約嗎
2020-12-04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調解什么時候結束
2021-03-20如何確定人壽保險的金額
2021-02-05保險合同何時成立和生效
2021-03-08責任保險賠償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1-14化名保單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22交強險條例第六條怎么解釋
2020-12-26保險受益人 Beneficiary
2020-11-13拆遷沒有協商有強制評估嗎
2021-03-11棚戶區模擬拆遷可以拒絕嗎
2020-11-19房屋征收的拆遷補償方案有哪幾種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