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有瑕疵,俗稱是指產品存在毛病。例如,布料上有些小疙瘩或線頭,但這塊布料還是可以用的。所謂產品質量問題(即產品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健康、他人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或者不符合國家、行業對該產品保障人身健康、財產安全的標準而存在的不合理危險。比如,洗澡器的某些電器元件絕緣性能不好,容易導致漏電;啤酒瓶厚薄不勻,容易發生爆炸等,都屬于產品缺陷。
一般情況下,存在瑕疵的產品是可以銷售的,但是必須以“處理品”、“次品”等形式注明,并告訴消費者哪方面有瑕疵。
相關法律可參考:
《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五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起計算。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請求權,在造成損害的缺陷產品交付最初消費者滿十年喪失;但是,尚未超過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本法所稱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準。
《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二條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的,產品制造者、銷售者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運輸者、倉儲者對此負有責任的,產品制造者、銷售者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有缺陷的產品對人造成損害的,應找誰賠償?
依據我國《產品質量法》第46條的規定,缺陷產品中的“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準。具體是指因設計、生產或提供過程中的原因使某一批次、型號或類別的產品中存在的具有同一性的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或者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產品。
對于缺陷產品造成人身損害的侵權責任,我國《侵權責任法》第43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請求賠償。產品缺陷由生產者造成的,銷售者賠償后,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因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的,生產者賠償后,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0條也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銷售者賠償后,屬于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于向銷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屬于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后,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于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后,有權向銷售者追償。”由此可見,在具體要求賠償時,消費者可以選擇向生產者或銷售者要求賠償,如果是生產者的責任,銷售者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依法向生產者進行追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新增資質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09河道整治拆遷的實施主體是誰
2021-03-12環保超標有刑事責任嗎
2021-02-15股權登記的流程是什么
2021-02-28哪些情況下可以中止行使探望權
2020-12-29怎么申請交通案件支付令
2020-11-23專利無效請求人舉證期限是多久
2020-12-01離婚協議沒標日期有效嗎
2021-01-23房產證未辦理下來能否過戶
2020-11-27酒駕判緩刑會解除勞動關系嗎
2021-01-22關于雙重勞動關系的爭議
2021-02-01拖欠農民工工資單位沒錢怎么辦
2021-03-10保險公司如實告知時應提供現金價值表么
2021-01-12車禍一方保險怎么賠償
2021-02-24免賠額與不計免賠是什么意思,不買不計免賠的情況
2021-02-09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向誰索賠
2021-01-13購買保險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0-12-08人到中年買保險
2021-02-07職場新人宜買短期險
2020-11-14林地承包合同的簽訂要求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