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訴訟中,由于死刑立即執行案件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其是死刑復核程序的重點,同時,其存在的問題也比較突出,其中因死刑立即執行的核準權而引發的問題尤為突出。死刑立即執行的核準權是死刑復核程序的關鍵,因為判處死刑立即執行案件的判決、裁定一經核準,被判刑人就會失去生命,因此,立法上把死刑核準權授予哪一級審判機關,由哪一個法院來行使,絕不是一個簡單的職權分工問題,而是國家立法機關必須解決的重大決策問題之一,直接關系著死刑復核程序和刑事訴訟的構架,同時也對死刑案件是否能夠得到正確、公正的裁判有著重大的影響。
一、死刑核準權的現狀
建國之初,1954年9月第一部《人民法院組織法》頒布以來至文化大革命前,死刑案件基本上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行使。1966年以后,國家法制被破壞,死刑復核程序也未能幸免。1979年的《刑法》、《刑事訴訟法》和《人民法院組織法》,分別對死刑核準權做出了規定,即判處死刑的權限劃歸中級人民法院行使,死刑立即執行的核準權由最高人民法院行使。不久,由于社會治安形勢日益嚴重,全國人大常委會于1980年3月和1981年6月分別授權省、直轄市、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對殺人、搶劫、強奸、放火和其它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現行犯罪分子判處死刑的案件行使核準權,1983年人民法院組織法修改決定規定對殺人、強奸、搶劫、爆炸以及其他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判處死刑的案件的核準權,最高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授給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高級人民法院,隨后最高人民法院也據此進行了授權。從1991年-1997年間,最高人民法院又分別授權六省市高級人民法院對毒品死刑案件行使核準權。1996年和1997年全國人大先后對《刑事訴訟法》和《刑法》作了修改,修改后的兩法仍然規定死刑案件的核準權由最高人民法院行使。然而,最高人民法院于1997年9月26日依據《關于授權高級人民法院核準部分死刑案件的通知》,仍規定高級人民法院和解放軍軍事法院繼續享有部分死刑案件的核準權。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分別行使死刑案件核準權的局面仍然沒有打破,并一直持續至今。
二、核準權的下放而引發的問題極其所產生的弊端
部分死刑案件核準權的最初下放到現在已有二十余年,此舉確實提高了辦案效率,符合嚴打從重從快方針,符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制的特殊要求。但是在司法實踐中也產生了一些問題。
(一)二審程序與死刑復核程序的重合
法律規定每一個死刑案件都必須經過死刑復核程序才能生效并交付執行,就核準權下放的這部分死刑案件而言,其各案進入死刑復核程序的途徑是不同的。其中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作出死刑判決,被告人沒有上訴,檢察院沒有抗訴,中級人民法院報請高級人民法院核準死刑,這種情況順理成章,完全符合法律規定,不會發生程序上的沖突。但如果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后,被告人提出上訴或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怎么辦?
級人民法院此時同時承擔兩項任務,既是二審法院又是有核準權的法院,案件也都是由同一審判委員會決定,二審程序與死刑復核程序的重合也就不可避免了。這就是圍繞死刑核準權的下放,所形成的最高人民法院與高級人民法院分別擁有死刑核準權的現狀所導致的一個必然結果,它已成為死刑復核程序中最突出的問題。這個問題長期以來在審判實踐的具體操作中,同樣一直困擾著審判人員,使他們無所適從,而又不得不按習慣做法去操作,即在維持原審死刑判決的裁定書最后注明“根據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授權高級人民法院核準部分死刑案件的規定,本裁定并為核準死刑的裁定。”這樣似乎就標志著死刑案件已經依照法律規定經過死刑復核程序,但這同時也明確地表明,高級人民法院同時完成了二審程序和死刑復核程序,同時做出了兩種性質的裁判,即二審裁判和死刑復核程序裁判,它存在許多弊端。
1、不利于保證死刑案件的質量。立法者最初在設立死刑復核程序時的出發點,是對判處死刑的案件在實行二審終審這一基本審判制度的基礎之上,再增加了一道司法屏障,從而保障死刑案件的質量,防止錯判錯殺,是一個對死刑審判的特殊監督程序,而二審程序與復核程序的重合,使這一階段所有工作都圍繞二審進行,對案件的審查內容、重點都完全停留在二審范圍內,對二審根本沒有增加任何審查和監督,因此死刑復核程序作為一道司法屏障在實踐中也就流于形式,沒有起到立法設立該程序的目的。減少一道程序必然會增加一份危險,死刑案件的質量也就很難保證了。
2、在訴訟程序上也造成混亂。二審程序與死刑復核程序不同,二審僅是大部分案件都必須經過的普通程序,死刑復核程序則是對于判處死刑的案件進行慎重把關的特殊程序,是每一個死刑案件的必須程序,二種程序在審判組織、案件的來源、任務、審判的方式等方面都是有所區別的,而實踐中“合二為一”的程序作法,完全抹殺了這些區別,其勢必在訴訟程序上會引起一定的混亂。
3、將死刑案件與普通刑事案件混為一談。死刑案件與普通刑事案件有著本質的區別,那就是死刑案件直接關系到被告人的生命,一旦錯判將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而普通刑事案件只涉及到被告人的自由、財產等,這些方面根本無法與人的生命相提并論,如若判錯,還可以經過審判監督程序予以糾正,通過國家賠償制度進行補償。因此我國刑事訴訟法專門為死刑案件設立了一個獨立于二審終審以外的特殊程序,即死刑復核程序。普通刑事案件實行二審終審,死刑案件在實行二審終審的基礎上,還要經過死刑復核程序。而“合二為一”的程序作法。使死刑案件的被告人如果對中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不服,只有一次上訴機會,可以上訴至高級人民法院,如果高級人民法院駁回上訴,被告人再無其他任何權利。因而造成了普通刑事案件與死刑案件在審理程序上實質是無任何區別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安機關辦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過幾日
2020-11-15外國人同中國居民結婚的材料
2021-02-19什么情況下才能收養棄嬰
2020-11-11競業合同里沒有補償金有效嗎
2021-03-01房屋中介費收取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6集資房買賣合同效力如何
2021-01-30先試用再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可以嗎
2020-11-27辭職以后怎么辦理居住證
2021-03-18法律是如何規定勞動爭議仲裁管轄的
2020-12-16保險公司敗訴承擔訴訟費是否合法
2020-12-14保險合同必須書面生效嗎
2021-01-222020春運返鄉險最高賠付10萬元
2020-12-23修理廠內倒車撞人是道路交通事故還是人身傷害事故?
2020-12-03掛靠單位買保險,車主該向誰索賠
2021-02-10保險期間屆滿后能否解除合同
2020-12-31保險對小吊車理賠的標準是什么
2021-03-23保險委托代理合同樣本是什么樣的
2021-03-142025年土地承包合同到期后怎么辦
2020-12-12劃撥土地轉讓需要辦理哪些手續
2020-11-27有證房和無證房拆遷補償相差多少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