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案件公開宣判的依據是什么?
刑事案件公開宣判的依據是在偵查、審查期間收集到的犯罪證據,法院對公開審理或不公開審理的案件,都應公開宣判,社會影響較大或關注度高的案件,應在法庭內公開宣判。
在中國,各級人民法院實行公開審判制度的法律依據主要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二十五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別情況外,一律公開進行。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
(2)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十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回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3)1989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會議、回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4)《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審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一律公開進行。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人民法院有義務保證被告人獲得辯護。
二、公開宣判的司法解釋
法院審判案件公開進行的訴訟原則。開庭時間、地點對外公開,允許公眾旁聽和新聞記者采訪。審判公開原則最早為資產階級啟蒙學者所提出,以反對封建司法中的秘密審判、私設法庭、專橫擅斷。后為各國普遍采用。在中國,依照法律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下列情況不公開審判:
(1)涉及國家機密、個人隱私案件,一律不公開。
(2)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14歲以上不滿16歲的一律不公開;16歲以上未滿18歲的,一般也不公開。
(3)離婚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上述案件不論是否公開審理,宣告判決一律公開進行。 公開審判是相對于秘密審判而言的。公開審判取代秘密審判是訴訟制度文明進步的表現。在封建專制社會,審判多在秘密狀態下進行,審判過程不僅不公之于眾,甚至在當事人之間也相互隔離。秘密審判的不合理性在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受到進步思想家的猛烈批判。隨著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公開審判制度逐漸成為現代各國的一項重要訴訟制度。
在我國不管是否是會公開審理的刑事案件,最終在檢察院開庭審理時,都會公開宣判,這是由我國刑法所明文固定規定的。對于任何的犯罪主體,只要司法機關已經通過偵查、審查的工作,確定其已經違法,并且需要開庭量刑的,此時檢察院就會開庭宣判。
黑惡勢力案件公開宣判制度是怎樣的
不公開審理的情形有哪些?
檢察院起訴書公開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共同過失犯罪與共同犯罪
2021-01-27對重婚罪如何立案追究
2020-12-03律師在接受委托后需要進行哪些程序
2021-03-10涉外企業增資后還能享受哪些稅收優惠
2021-03-05主合同涉及刑事案件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0-11-16交通事故賠償有沒有精神賠償
2021-02-08離婚后能否給子女改姓氏
2020-12-03辦案機關需要外國協助送達傳票的怎么辦
2020-11-12首套住房能沒收嗎
2021-02-22實習期沒有工資需要簽合同嗎
2021-02-13產品責任險與公眾責任保險的比較
2021-02-20保險公司賺錢的方式是什么
2020-12-17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之探析
2021-01-17快速理賠保險定損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28輕傷后精神損失怎么理賠
2021-01-29財產保險合同如何分類
2021-02-16保險合同簽訂和執行的原則是什么
2021-02-20保險法司法解釋三對夫妻保單業務的影響有什么
2021-02-18委托他人代理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0-12-27人身保險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