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抗訴的條件和時效是什么?
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根據法律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確有錯誤的民事、行政判決、裁定,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同級人民法院再審時,提出抗訴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派員出席法庭。
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就訴訟費負擔的裁定提出抗訴,沒有法律依據,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規定的"違反法律、法規規定":
1、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主要證據不足;
2、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法規確有錯誤;
3、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裁判;
4、其他違反法律、法規的情形。
二、刑事抗訴的時效
《刑事訴訟法》第217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認為本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時候,應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據此,抗訴是人民檢察院發現或者認為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時,提請審判機關依法重新審理并予以糾正的訴訟行為。抗訴通常分為對一審未生效裁判的抗訴和對生效裁判的抗訴兩種,前者也叫上訴審程序的抗訴,后者也叫再審程序的抗訴。《刑事訴訟法》第181條所指的是對一審未生效判決、裁定的抗訴。有權對一審未生效判決、裁定抗訴的機關,是一審人民法院的同級人民檢察院。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二條規定:“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的,自收到判決書后五日以內,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后五日以內,應當作出是否抗訴的決定并且答復請求人。”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三條規定:“不服判決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五日,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算。”
判決和裁定在發生法律效力后執行。《刑訴》第二百零八條第二款第一項:已過法定期限沒有上訴、抗訴的判決和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所以,如果你是一審案件可以在法定期限內上訴,否則經過10日開始判決開始執行,判決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兩日。
在司法實踐中,當事人對于司法判決不服的或者認定法律適用有錯誤的情況下,可以向檢察機關提出刑事抗訴,但必須按照司法機關的程序來進行合法的處理,也可以請求辯護律師對相關事項進行認定后來進行合法的辦理,避免出現違反程序的問題。
被害人刑事抗訴不成功怎么辦
刑事抗訴的條件是什么?
檢察院抗訴期限的有哪些內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證法實施條例有哪些
2021-01-14刑法危害公共衛生罪表現形式有哪些
2021-03-21房產繼承公證程序
2020-11-24專利費用繳納的方式有哪些
2021-02-10如何判定是否侵犯商標權
2021-03-07集體所有的不動產和動產包括什么
2020-12-162020年新三板上市條件與標準是什么
2020-11-19離婚財產分割起訴狀受理收費多少錢
2021-03-06交通事故索賠攻略
2021-01-26特殊情況遺產如何分配
2021-02-17交通事故出院發票歸誰
2021-03-03車子財產保全怎么保
2021-02-28當選業主委員會成員需要符合哪些條件
2020-12-30解除勞動合同之后多久生效
2020-12-17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相關內容
2020-12-28校車肇事損失保險公司拒賠無理
2021-02-25哪些事故車輛可以申請報廢找保險賠償
2021-01-23保險合同訂立的程序是如何的
2021-02-26車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1-01-09城市居民不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