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怎樣算構成故意傷害罪
認定怎樣才是故意傷害罪,需要從立案標準和構成要件入手分析。
(一)故意傷害罪的立案標準
故意傷害罪立案標準根據刑法第234條的規(guī)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應當立案。故意傷害他人,只有達法定的輕傷及其以上損害時,才構成本罪,予以立案。
(二)故意傷害罪構成要件
1、犯罪主體: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并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能構成本罪,其中,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自然人有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行為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2、犯罪客體: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身體權。所謂身體權;是指自然人以保持其肢體、器官和其他組織的完整性為內容的人格權。只有當自傷行為是為了損害社會利益而觸犯有關刑法規(guī)范時,才構成犯罪。例如,軍人戰(zhàn)時自傷,以逃避履行軍事義務的,應按刑法第434條追究刑事責任。
3、犯罪主觀方面: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xiàn)為故意。即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損害他人身體康的結果,而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的發(fā)生。在一般情況下,行為人事先對于自己的傷害行為能給被害人造成何種程度的傷害,不一定有明確的認識和追求。無論造成何種程度的結果都在其主觀犯意之內,所以,一般可按實際傷害結果來確定是故輕傷還是故意重傷。
4、犯罪客觀方面: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實施了非法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
二、故意傷害罪判刑了還要賠錢嗎?
故意傷害罪作為一種暴力型犯罪,被告人除了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外,也要對傷者進行民事賠償。
追究刑事責任并不能免除民事賠償,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y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
因此,犯罪分子因為故意傷害罪被判刑了之后,仍舊需要對受害人或其近親屬作出民事賠償。
故意傷害行為是對刑法所保護的法益進行了侵害,對于行為人來講,需要承擔的責任包括刑事和民事兩方面的。因而,不存在說賠了錢就可以不用坐牢,或者坐牢了就不需要再賠償受害人的情況。在判刑方面,需要結合實際的傷害行為,同時根據《刑法》中關于故意傷害罪的量刑規(guī)定作出處罰。
故意傷害罪和尋釁滋事罪界定
犯故意傷害罪能減刑嗎?
故意傷害罪如何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保證金的法律規(guī)定
2021-01-30國家賠償能否進行協(xié)商
2021-03-05如何解除反擔保
2021-01-11合同履行方式怎么寫
2021-02-15結婚有哪些正常收費
2021-03-08倒車輕微碰撞算是肇事嗎
2021-01-29交通事故法院一審判決后對方不服上訴多久能判決
2021-02-25公司沒有陪產假違法嗎
2021-01-19分包給勞務隊屬于違法分包嗎
2021-02-23接=解除合同后工資怎么補償
2021-01-28保險公司的拒保問題有什么原因
2021-01-14人壽保險拒賠原因都有什么
2020-11-26意外傷害保險,猝死是否理賠
2020-11-15銀行貸款抵押購房為什么要買保險
2020-11-18保險公司墊付搶救費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9保險公司“無責免賠”真的能免責嗎
2020-12-21指定代理
2021-03-11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文本啟用
2021-03-23土地轉讓合同糾紛案例
2021-03-12拆遷房的土地出讓金怎么算
2021-03-10